】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工业稳定发展的长期态势不会变
http://www.CRNTT.com   2022-05-21 07:59:40


 
  中国创新成效显着,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

  文章指出,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球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开始领先中低端产业2个百分点左右,中国工业增长也表现出相同特征且速度更快。主要原因是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以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这改变了中国的生产函数,加快了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加速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以中间制成品和高技术产业为主。

  目前,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着,工业发展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持续领先。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明显高于制造业整体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同比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8.6%和
45.0%。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在一些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5G等领域,中国已具备全球竞争力。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产量同比增长均在3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均增长1.6倍;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

  高技术产业和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19年,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61.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在全球创新排名中的位置已从2013年的第三十五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十二位。中国工业创新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质量提升的积极态势,发展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一些“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制造复杂产品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硬件等方面成绩斐然,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中小微企业得到有效扶持,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新的要素红利不断显现

  文章分析,为贯彻落实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从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投资和外贸外资、用地用能和环境5个方面为工业稳增长创造条件。同时,为了减轻疫情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冲击,中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保市场主体、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5%,较1—2月份提高0.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于整体工业1.3个百分点。

  强大内需市场是实现工业稳增长的基础。从供给看,中国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中间产品生产和产业配套能力、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水平的能源供应基础设施,资本要素供给相对充裕,由此带来的规模效应是中国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从需求看,中国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消费能力和潜力持续提升并释放。这样的市场规模有利于超级产业链的孕育,是中国工业稳增长的独特优势。今年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这将从供需两侧稳定工业生产,增强工业稳增长的内生动力。此外,随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工业发展的新要素红利,如“工程师红利”、数字要素红利等,也将在稳定工业增长方面发挥越来越大作用。

  近期,国家对促进工业发展制定了全面的政策措施。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将极大促进中国工业稳定增长、高质量发展。在落实中央有关政策措施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长短结合、均衡发力。以推动工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和培育竞争新优势为长远发展目标,以保护市场主体为当前政策重点,制订和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标准、环境红线,对符合产业发展目标的企业实施白名单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在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畅通国内物流。二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探索总结疫情防控与生产生活两不误的新模式新经验,努力取得抗疫和稳定经济发展双胜利。三是改善产业安全发展的国际环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加紧密连接全球产业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则两利、分则俱损的工业发展国际环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