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释放传统制造业稳就业潜能
http://www.CRNTT.com   2022-06-10 08:08:47


 
  多措并举释放潜能

  文章指出,在就业工作方面,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更好激发传统制造业促进就业扩容提质的潜力,需在以下几方面切实发力。

  第一,刺激市场需求复苏,助力传统制造业稳定生产经营,稳住就业基本盘。尽快提振市场的消费需求,是稳定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其就业吸纳能力的重要一环。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中国应着力挖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释放的新动能,增强产业链韧性,推动传统制造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并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改变以成本竞争为主的传统外贸竞争方式,发展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模式,重塑竞争优势。同时,着眼于扩内需,应加快打通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目前存在的“断点”“堵点”,为受到疫情冲击的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提供更为精准的金融服务,助其稳定生产经营。

  第二,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适应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本的新要求,促进高质量就业。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释放出的转型升级潜力巨大,特别是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对此,需加快构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培养具备高技能、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好适应技能密集型企业岗位的需求;鼓励高校开展对人工智能工程、数字化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设立企校联培项目,依托产教融合方式,培养能够满足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高技术人才;鼓励实力雄厚、数字化转型意愿较强的企业加快建立技能转岗培训机制,完善数字化人力资源培养体系,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与传统制造业企业岗位需求的适配性。

  第三,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为劳动者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扶持。随着平台经济兴起以及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加速渗透,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空间组织模式发生变化,催生了数字平台、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比如,传统制造业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能催生出数字化管理师、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新职业。这些新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出现,是对传统就业岗位的补充和拓展,能为就业扩容提质提供新思路。要建立适应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为有意向从事新职业的人员提供灵活、方便的技能学习途径;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新就业领域自主创业,可考虑为其提供创业补贴和税收优惠,发挥双创平台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有利于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监督平台企业行为,规范其与劳动者权益有关的制度规则等,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