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为粮食安全插上“科技的翅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其中首要的就是种业科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性资源,是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根本性保障。政府要增加资金、人才投入,通过开展种业领域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技术的联合攻关来加强高产、耐盐耐碱、耐寒耐旱等急需品种的研发,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确立以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创新体系,为中国种业科技研发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自主创新基础。
层层压实责任,抓好粮食安全工作落实。粮食安全是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粮食安全工作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战略问题、发展问题和政治问题,绝不能把粮食安全问题完全推向市场,任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须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一方面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紧夯实主体责任,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层层传导压实责任。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分类分级划分耕地用途,高标准农田原则上要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对于一般耕地,首要满足口粮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用地需求,不得为追求经济效益在未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非食用农产品生产活动。
强化政策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具有明显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兼具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国家和人民主权三项国家安全职能,必须从国家政策层面加强支持保障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中国种粮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不少地方甚至连年亏损,打击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持续性带来隐患。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必须和提高农民粮食收益相统一,综合实施补贴、奖励、金融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创新经营方式,优化实施种粮收入补贴政策,强化金融保险政策支持,实现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协调发展。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始终把中国饭碗牢牢端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