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安倍遇刺折射日本社会撕裂
http://www.CRNTT.com   2022-07-09 11:27:29


  中评社北京7月9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日本时间7月8日上午11时30分许,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京都府奈良市一车站附近发表街头演讲时遭枪击,重伤不治身亡。据日媒报导,开枪者山上彻也曾在日本海上自卫队三年,他使用自制手枪发动袭击的主要动机是对安倍个人“不满”,并非出于对安倍政治思想的怨恨。此次安倍遇刺的真相虽有待进一步调查,但其无疑充分反映出当前日本社会已呈现“撕裂”状态的事实。

  政要遇刺与日本社会撕裂如影随形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至少自近代以来,政要遇刺事件就成为反映日本社会撕裂状况的标志性现象。幕末·维新时期,面对“黑船来航”带来的巨大冲击,日本国内围绕国家政治体制、对外政策等议题出现撕裂,最终引发了激进浪士刺杀幕府核心人物井伊直弼的“樱田门外之变”。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后,针对国家内外政策,特别是对外扩张步调等问题,军队与政府、军队内部又产生诸多分歧,导致发生“五一五”“二二六”等一系列以核心政要为目标的刺杀行动。

  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虽在美国主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但受尚武文化、民众历史认识存在巨大差异等因素影响,针对卸任首相、议员等政治人物的刺杀事件仍不时发生,成为影响日本政治进程的或然性因素。1960年10月12日,日本社会党领导人浅沼稻次郎因其反美亲华政治主张遭极右翼团体“大日本爱国党”成员山口二矢刺杀,当场殒命。2007年4月17日,日本长崎市市长伊藤一长在街头遭枪击身亡,凶手为“山口组”成员城尾哲弥,其作案动机或与伊藤反战、反核等政治立场有关。

  可见,政要遇刺事件是日本社会撕裂程度的“晴雨表”,其既反映出社会不同势力面对重大国内外问题的不同态度,也充分暴露出个别政治势力仍将暴力作为左右日本政治进程手段的隐忧。

安倍“政治遗产”加剧日本社会撕裂

  作为典型的政治世家子弟,安倍晋三留下了诸多“现象级”印记:首位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日本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先后两次出任日本首相……其带有浓重个人烙印的政策时至今日也以“政治遗产”形式影响着日本政治、安保、外交、经济等领域,并深化日本社会撕裂状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