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明显提升,金融服务成本和服务效率更加优化。推进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结合,用户不仅能自助操作、自主选择甚至能参与金融产品的更新定制,还能简化金融服务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更好发挥长尾效应。业内人士表示,通过整合金融机构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既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企业,又进一步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
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流,更多的小微企业可以以可负担的成本获得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刘英华表示,围绕“数字、平台、生态、赋能”发展理念,建设银行主动变革服务模式,以“金融+科技”谋篇布局,创新数字普惠新模式,打造普惠金融新生态,扎实推进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作为普惠金融的提供者,银行机构应积极创新服务,提升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的质效。原晓惠建议,银行应注重加强信贷风险防控,持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利用好金融科技手段,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此外,银行也要关注小微企业成长中的金融需求变化,探索对优质成长型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助力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幷与客户一起成长,从而夯实客户基础。
健全长效机制
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其症结在于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致使传统金融模式无法为小微企业提供充足的金融供给。专家表示,小微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不得不利用民间借贷等高利率、高风险的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支持,对企业长期稳健发展、社会金融稳定都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从实践看,金融机构帮扶小微企业既存在内生动力不充足的问题,也存在外部激励约束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建立小微金融长效机制,应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考核激励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首先,要改进小微金融服务考核,放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和利率等约束,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先破解“融资难”再破解“融资贵”。其次,拓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渠道,丰富处置方式和手段,加快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减轻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历史包袱。最后,加大对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正向激励,通过定向降准及再贷款、再贴现等优先支持,提升小微金融供给水平,同时防范信贷供给过度和资金被挪用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