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支舞,成就两岸默契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舞蹈来自民间,步入殿堂,论在学院。跟随着迁徙的脚步,福建舞蹈来到了台湾,幷吸收岛上其他艺术养分,衍生出属于自己的民间舞蹈。
娱神娱人的阵头文化在闽台地区生生不息,严肃的三太子衍化出了电音三太子,又欢快地搬到了论坛现场。在流行歌曲《保庇》的伴奏下,扮成哪咤三太子形象的演员跳起了别开生面的舞蹈,节奏欢快、喜庆吉祥,祈福中华、保佑平安。
中华文化是魂,两岸民间就是土,共同艺术根脉扎根泥土才能根深叶茂。两岸的民间艺术团体不断汲取在地文化,也用舞蹈串起乡情。十年前,厦门市思明区艺术团同台中九天民俗技艺团共同编排了两岸首部民间合作舞蹈作品——《鼓神》,用鼓乐与舞蹈的结合,把阵头文化推上大舞台。
2011年6月,台中九天民俗技艺团受邀来厦参加郑成功文化节,激昂的鼓声响彻鼓浪屿。人来了,鼓响了,合作的心也被鼓舞了。《鼓神》以曼妙的舞步、恢弘的鼓声,以舞蹈诗为形式、阵头鼓作载体,演绎了两岸以海为生的共同信俗和人文情怀,不仅捧回了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也在海峡两岸间引起了震动。台中九天民俗技艺团团长许振荣说:“那种融合是很美的,一样的语言,一样的艺术,一样的习俗,隔着海峡共同创作一个作品,是很棒很棒的享受。”
演出虽然落幕,情谊没有散场。厦门市思明区艺术团团长黄秀珍与许振荣立下十年之约,一起寻找更大的舞台,带动两岸民众一起跳舞。他们合作编创了两岸广场舞教材,巡回展演广场舞。远程连线的许振荣则认为,两岸艺术创作要回到生活的源点,关键就在于融合,借由生命的温度去创造出融合的精品。
十年之约拉近了距离,也鼓舞了人心。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郑玉玲认为两岸民间的交流极其重要。人同宗、艺同源。闽台文化扎根在民间,从中原传播到福建,从福建传播到台湾,发端于乡野和街头,在细节之处彰显着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精神。两岸携手、传承、普及一脉相承的舞蹈艺术,才能让人民在舞蹈之中走的更近。 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导演张居淮表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间舞蹈的根,也是舞蹈灵感的富矿,渊源深厚的闽台文化更是不断推动着两岸民间的交流。谈及两岸交流,张居淮曾率团前往台湾演出,凤阳花鼓戏让台湾老兵热泪盈眶,阵阵花鼓敲到了心坎上,让乡音回荡悠长。
郑玉玲和张居淮共同表示,从线上到线下,从舞台到广场,我们牵手的那一刻,心的距离就拉近了,从接地气到有默契,一次次舞蹈交流,积淀着两岸民间的深情厚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