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银行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以债权类资产为主,对货币市场利率高度敏感,当前利率水平处于低位,因此底层资产收益率也趋于下降;其次,银行理财产品也会配置部分权益资产,以增厚整体产品收益,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权益资产波动加大导致收益不确定性增加,也会拉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
虽然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兑付收益“不达标”的现象,但整体来看,理财市场的兑付情况较为乐观。普益标准数据显示,虽然净值化转型后,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但仍有近九成的产品到期收益率可以达到银行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线,甚至超四成产品到期收益率超过了业绩比较基准中枢,实现了“超额兑付”。
投资者应有
合理投资收益预期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刚性兑付被打破,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然而,仍有投资者难以接受理财产品未达“预期收益率”或亏损。
《证券日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现,有众多投资者投诉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未达“预期收益率”甚至亏损。近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2022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显示,银行理财类业务投诉量占总投诉量5.1%,约3872件,位列投诉业务的第3位。
“我们在推介理财产品时都会提醒客户,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都是净值型,也就是不再保本保息,凡是理财产品均有一定风险。”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不过有的客户对现有银行理财产品的理解并没有转变,近期部分银行理财出现负收益后,已出现客户投诉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