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13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 高校毕业生是全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库,鼓励、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不仅是“保就业”“稳就业”的民生工程,而且能够充实基层教师队伍,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近日,教育部会同人社部、财政部等部门大力推进2022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多措幷举吸纳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各地各校也纷纷在岗位拓展、待遇保障、政策引导、平台搭建等方面积极响应,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学校任教。
提升高校毕业生基层从教意愿
从教意愿是影响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自2007年免费师范生计划启动之后,我国的职前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相继推出“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等定向师资培育政策。除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外,各地方师范院校也逐步参与其中。包含这些计划在内的师范生就业去向大多为基层学校,但去往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任教的毕业生较少,这些地区教师队伍的配置结构仍有待完善。
从教意愿是职业预期与现实环境长期互动的综合结果,是毕业生了解未来从教环境后的自主选择。提升毕业生的从教意愿,既要从职业使命感、从教热情等主观要素入手,更要增强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让他们乐教、适教。为此,一方面要从毕业生自身着手,选拔出能够“待得住,留得下”的人才,培育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从毕业生与工作环境的匹配性入手,减少初任教师对当地生活与文化的不适应。
高校要创新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师范类专业建设中,着力以新时代师德教育为核心,紧扣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的关联,打造一批站位高、领会深、素材新、效果好的精品课程资源,既注重价值引领又解决学生困惑,在师范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坚定其投身基层、服务乡村的决心。
不同层次的高校应发挥各自独有的作用,尤其是要突出地方院校的主力军作用。地方院校招生规模大,具有本地生源多、专业匹配度强、就业保障便利等明显优势,毕业生就近任教的适应性强。地方院校应适度扩大紧缺专业的招生规模,如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英语等,解决我国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更应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自身人才培养任务之外,帮扶地方院校提升紧缺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培养长期扎根基层的高素质师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