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携手走向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http://www.CRNTT.com   2022-10-29 00:12:54


 
  (七)从世界与中国关系看,以命运共同体谋求国家统一与发展是全球化时代为世界和平提供中国方案的历史正确一边   

  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生态文明以来,都是在全球联系日益深化、强化的过程中进行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在全球化环境中实现。航海时代以来,国际联系日益紧密,从八国联军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已证明国际竞争中以资本主义主导的自由无序的丛林法则必然带来各种战争,都是对民主、自由的亵渎,都是对人民生命的轻视和对世界文明的戕害。经过对战争的反思,战后建立了促进和平发展为宗旨的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力求以民主协商模式来解决国际矛盾与纠纷,促进国际理解与和平发展,幷以《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宣告日本战败,“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归还东北、台湾及周边岛屿等侵略之地给中国。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蒋政府都明确中国涵盖两岸,两岸关系至今依然是国共内战的延续。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2758号的决议,明确:为维护联合国宪章,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幷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通过世界各国的民主选择,完成了国际法体系的中国政权的合法性承续,明确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的法理基础,台湾当局作为地方割据政权,此后只要在承认一个中国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意的框架下,可以“中国台湾”“中华台北”或“台澎金马”名义参与非主权国家构建的国际组织及世界体育、文化和经济活动。在一个中国原则下,随着中日建交、中美建交,至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目前已超越180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加入各国民主协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行动,在1980年代主动改革开放,提出和平统一台湾的主张,与英、葡和平协商收回了香港、澳门治权,对内进一步构建多民族团结的中国命运共同体。

  从振兴中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脉相承,从中国人民的选择到世界人民的选择,一个中国是历史、是现实、是法理、是道统,中国统一是大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必然。当今世界风云突变,对于具有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而言,依然还是一百多年前那场千年大变局的延续,只是经过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奋发图强,中国的和平崛起改变了霸权主义横行的世界格局。自中美贸易摩擦开始,新冠疫情肆虐,美国等西方国家为维护其霸权而掀开了过去“为了支持世界民主、自由”的假面具,露出了美国优先、西方优先、打压中国、收割世界财富的真面目,其撤兵阿富汗,唆使俄乌军事冲突、挑起台海风云,更令两岸人民进一步认识到美国等只是为了少数权贵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牺牲他国利益、他国人民利益甚至生命的现实,只是利用台湾作为棋子掏空台湾、拖慢中华民族复兴步伐的真实祸心。明确不以西方大国通过战争和殖民掠夺的方式的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期望在和平的内外环境中通过中华儿女的努力和合作共赢,实现国家统一,达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探索更具建设性的中国方案,就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台湾民众可以主动选择两岸更美好的未来

  (一)从地缘关系看,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国土就是历史正确一边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承认台湾岛与大陆虽然隔着浅浅的海峡,但依然是中国人生活的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国土,就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二)从人种渊源看,确定了台湾人是不同时期渡海而来的中国人的历史正确一边

  2020年5月15日美国《科学》(Science)刊发的付巧妹团队有关中国、东亚古人群遗传特点、基因交流与迁徙融合的重大学术研究成果,确定起源于以中国南方的福建奇和洞个体基因组及其毗邻地区代表的古南方人群是南岛语系人群的祖先来源,逐渐分化为台湾岛上的少数族群,而许多考古也发现台湾岛上远古出土文物与中国古代南越人等的同源性。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看,从三国时期到宋、元、明,都是汉人与这些少数民族在这里渔猎、商贸、农耕生活。

  面对西方荷兰、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和宗教文化殖民,明朝秀才郑成功于360年前严正宣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幷开府设县,重教兴学,垦田经商,在汉人和少数民族里同等推行中华先进文明,进一步建立了与大陆一样的政治管理体系、经济体系、文化教育体系、人才选拔体系及宗教信仰体系。施琅和平统一台湾后,1684年在大一统框架下设台湾府管理,守卫台湾,使台湾完全纳入了与中国大陆一体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框架,成为中国抗击西方殖民的前沿, 1945年中国取得反日本法西斯斗争的胜利,陈仪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驻台日军的投降,台湾人民额手相庆回归祖国。从人种发展历史渊源看,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在反西方和日本殖民的历史进程中,台湾人民坚守两岸都是中国人的血缘、地缘、文化源、宗教缘、历史缘及经济缘的联结,都体现了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选择。

  (三)从台湾历史地位看,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是千年变局里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正确一边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梁启超先生所言清楚地表明了台湾在西方殖民扩张过程中对中国存亡的关键意义。正是受到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中国爆发甲午战争的刺激,孙中山先生成立了兴中会,提出“恢复台湾,巩固中华”的目标,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纲领,全面激发中国人反帝、反封建、反殖民,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清醒认识。

  辛亥革命推翻了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宣誓“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财政、实业、教育诸端始获次第为理,国民意志方可以自由发舒”,由此中国“将来定可为世界一等强国”,并“为亚洲黄种为世界人道而尽力”。同时,台湾人民也把抗日和回归祖国作为反帝反殖民的最终目标。从乙未抗日到雾社事件,从莫那鲁道到林献堂、赖和、蒋渭水等等,带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一道开展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台湾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台湾人民在两岸的反殖民运动是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2.28事件”以来,以谢雪红为代表的一大批台湾人投入到争取人民自由、民主的斗争,打破了联合国托管、美国代管的分裂中国图谋,回归祖国参与了新中国的建立。在一个中国框架下,来自各省的人员与先期来台的先民们一道,进行着坚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积极参与全球经贸合作发展新模式的探索。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幷提出和平统一的原则,蒋经国先生后期开放老兵回家和社会民主化改革,一大批台胞回到祖国求学和发展事业,加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也分享了祖国发展的红利,维持了台湾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各个历史阶段,坚守台湾是中国的台湾,坚持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坚持一个中国,坚持认祖归宗,努力促进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台独”,与大陆人民一道,为国家繁荣富强添砖加瓦,也共享和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这些台湾人就是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四)从台湾现实来看,反“台独”就是反卖台、反专制就是保有两岸和平永续发展的历史正确的一边

  民进党当局表面上打着“民主、自由”的外衣,实质都是为了一党之私和少数人利益,打着“台独”旗号而花样卖台。对内,抓经济、保民生无能,却集中精力打压异己、贪污腐化、瓜分民脂民膏,不再顾忌吃相越来越难看;对大陆,“反中”“远中”“脱中”“抗中”,一面抱着妈祖等神灵牌位寻求私利,一面宣扬“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对外,罔顾联合国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人民生命,为维护其权贵利益和蒙蔽人民,主动勾连美、日等,大手大脚花纳税人的钱勾结外国,加大购买军火,主动做美国挑起台海战争、打压同胞的帮凶,却无意和无能去解救柬埔寨被骗民众和海外天灾人祸而受影响的台湾同胞。

  “倚美谋独”就是卖台,牺牲台湾民众利益勾连外国反华势力就是卖台,台湾人民在这种卖台和谋取权贵私利的双重剥削下,财富必然会逐渐失去,美好生活的梦想无法实现。台湾人民坚持反“台独”就是反卖台,就是反帝、反殖民、反专制的正义之路;坚持不被权贵掏空人民的财富,不被党派利益所绑架沦为选举工具,坚持协商最有利于台湾、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方式就是最大的民主。促进统一就可以永远消除战争的隐患,将更多的财富和精力投入到人民福祉的改善和精神的自由之中;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一道,民主协商台湾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未来,团结一心谋统一、谋复兴,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自由、民主的一国良制,保有永续的和平与发展,就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五)从台湾未来看,承认九二共识、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寻找两岸发展美好未来的历史正确一边

  从中国历史上看,国家统一几乎无一不是靠武力实现的。从世界看,虽然绝大多数国家统一是武力统一的;但和平统一也有着当代的成功案例,如二战后具有主权国家的两德统一。在新时代的中国,聪明的两岸中国人是否可以超越历史,寻找到和平统一实现两岸美好未来的最佳道路?30年前,在两岸长期隔绝的困难下,台湾当局回应了大陆提出的和平统一的倡议和民众回大陆探亲发展的民生心声,海基会和海协会被授权代表两岸官方经过多轮谈判,最后通过口头表述方式达成 “九二共识”。其共识本质是双方函电中都明确的“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同文字和态度。这是两岸的最大公约数,是大陆在取得国内法和国际法理地位的前提下为促进国家和平统一而作出的最大善意和让步,也是大陆尊重台湾历史及现实情况和人民心理而在两岸政治上划出的底线,在搁置争议下促进两岸继续协商事务性议题。基于这个求同存异的智慧,台方修订了“两岸关系条例”,将之界定为“涉及行使公权力或政治议题事项所签署之文书”,“协议之附加议定书、同意记录及其他附加文件”构成协议之一部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自1992年至1998年,两岸有了两次汪辜会谈签署的4份协议,有了2005年胡连会的政党交流及开放台湾农产品来大陆,有了2008年以来先后举行的11次协商谈判幷签署包括ECFA在内的23项协议,确定了两岸交流、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等制度性保障,实现了“三通”,举行了“习马会”。两岸贸易从1992年的80亿美元,发展至2021年的3200亿美元,大陆20余年来一直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巨大的贸易顺差提高了台湾的民生福祉。而台湾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和蔡英文的“两岸互不隶属”,使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协商谈判被迫中断。但“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台独”走向尽头,只会迫使大陆使用非和平的统一手段。

  面临天灾人祸导致世界走向支离破碎的人类发展百年未有之变局关口,面临西方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罔顾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海洋公约等国际规则,毫无底线地打压他国、挑起战争、收割世界财富、加剧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人类行为,中国大陆在应对以美国为主的霸权主义的无理打压、确保14亿中国人的发展空间之时,依然保持最大的耐心,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呼吁台湾同胞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和民族富强,台湾民众和各政党、各组织顺应中华民族发展趋势和国际法理框架,承认一个中国、承认共同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在中国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全面与大陆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深度融合。民主协商和平统一的方式和未来实现“一国两制”的完整台湾方案,才能使台湾获得最大的自治机会,才能跟14亿中国人民一道有能力反对霸权主义而真正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才能寻求台湾永远摆脱被西方列强所裹挟成为遏制大陆同胞的棋子和被予取予夺对象的命运,才能真正有资格参与各类世界组织,获得和平永续的更美好生活,这就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结语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既是历史更是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台湾同胞应深刻认清各类“台独”就是分裂国家、阻碍民族发展的本质;认清美、日等拱火台海战争从来不是为了台湾民众的利益,而只是将台湾作为战场、牺牲台湾民众身家性命、掏空台湾、拖慢中华民族复兴的本质。国家统一是两岸同构中国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之大道,这是台湾人民应该选择的历史正确一边!

  注释:

  ①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 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央广网,http://china.cnr.cn/news/20200524/t20200524_525102156.shtml.

  ②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1-10/09/content_5641633.htm.

  ③UNESCO.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EB/OL]. http://www.unesco.org/new/fileadmin/MULTIMEDIA/FIELD/Dakar/pdf/SessionIEduc2030FfATawil.pdf.

  ④UNESCO.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 [EB/OL].https://en.unesco.org/news/rethinking-education-towards-global-common-good.

  ⑤UNESCO.Reimagining our futures together: 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EB/OL].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79381.

  ⑥历史主流 历史意识 历史使命,系列谈之二:孙中山先生论中国统一的依据,中国台湾网,2016-11-13,http://www.taiwan.cn/plzhx/zhjzhl/zhjlw/201611/t20161112_11621727.html。

  ⑦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广东省社科院历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1890-1911),中华书局,1981:329-331。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10月号,总第298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