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为了梳理和回顾香港与内地的血脉亲情,也蕴含着香港社会对未来的展望与期盼”
关于编修地方志的意义,学界常将其概括为“存史、资政、育人”。随着时间推移,编纂团队的年轻人对这份事业的信念也越来越坚定。
《总述·大事记》出版后,作为编辑之一,陈德好一度在网络上遭到政治攻击。承受的压力,反而让她更加坚信编纂权威历史著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地方志是权威历史著作,是学者做研究、老师开展教学要引用的。”她相信,如果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是准确的,将来也许就能避免出现大的偏差。
蔡兆浚将这种“偏差”归结于教育的缺位,“过去香港历史很不受重视,很长一段时间,中学历史科都只有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而且历史科也不是高中必修科”。
近两年,对香港历史的关注不再局限于学术圈,越来越多出版和传媒机构开始加入这一队伍。做研究之余,蔡兆浚经常为报刊撰文或接受媒体采访,介绍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可以感觉到,社会对香港历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我在新界村落的亲戚也很关心我的工作,还主动把他们家传的族谱借给我做研究。”蔡兆浚说,《香港志》的编纂带动越来越多人认真认识香港自身的历史、了解自己的根源,这令他非常开心,也成为他继续投身这项事业的主要动力。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蔡兆浚和同事们一起编撰了普及读本《回归·情义25载》,通过精选25篇打动人心的故事,讲述内地和香港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情义,幷将读本赠送给了香港千所中小学。
“盼望年轻读者可通过阅读此书,知所从来、思所将往。”蔡兆浚说,编写这本书,不只是为了梳理和回顾香港与内地的血脉亲情,也蕴含着香港社会对未来的展望与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