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17日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16.6万辆,市场份额上升至50%。这是中国品牌乘用车在本土市场占有率首次真正意义上与外资品牌“平分秋色”,标志着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竞争力实现了新的跨越。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杨忠阳评论文章表示,之所以强调“真正意义上”,是因为今年4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曾以55.1万辆的销量,达到过57%的市场份额。不过,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时汽车业重镇上海、长春等地产业链供应链受阻,而这两地也是中国不少头部合资、外资品牌大本营,因此,最终统计的数据具有一定特殊性,而9月份的数据则具有普遍代表性。
市场份额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前提,也是企业规模体量的直观体现,最能表征一国汽车产业的强弱。长期以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在40%上下徘徊。突破50%这条分界线,意味着中国品牌乘用车开始真正走强。试想,如果一国品牌在本土市场都不能占据一半的份额,又何谈拥有全球竞争力。
文章分析,有人会问,把商用车与乘用车加起来算,我们的市场份额不早就超过50%的分界线吗?此话不假,问题是造商用车的技术水平和影响力难以与乘用车比肩。“做卡车是小学水平,做轻型车是中学水平,做乘用车才是大学水平”,这在汽车界已成共识。因此,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比较,不是做一道“加法题”那么简单。
跨越50%的分界线,业内不缺分析。有人说,是因为中国品牌乘用车全面推动品牌向上,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外优势汽车企业之间的差距;也有人说,主要源于中国品牌对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精准把握,以及依托本土供应链获得了一定优势。但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布局和中国品牌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这条新赛道上的创新精进。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起步阶段,中国就将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标准体系、财税政策等各方面加以引导和扶持,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而中国品牌企业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机遇,围绕市场新需求,通过创新驱动,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数字最有说服力。今年9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品牌在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中占比约八成,处于绝对领先优势。“油车BBA,电动蔚小理、特斯拉、比亚迪。”社交媒体上这样的评论,就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者心态的真实折射。
文章介绍,与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步跨越的还有海外出口。9月份,中国汽车企业出口30.1万辆,连续两个月超过30万辆。今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出口总量已超过德国,仅次于日本。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在出口总量中提升最快,占比越来越高。
更令人振奋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实现了价稳质优的提升。据乘联会统计,中国汽车出口均价从3年前的1.29万美元,达到今年8月份的1.89万美元。其中,电动车出口均价2.58万美元。而本月蔚来汽车进入欧洲四国,特别是进入德国这一世界汽车强国,更彰显出中国汽车品牌的实力。
文章最后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50%的跨越,就是我们从大变强的关键一跃,意义非凡。只要我们保持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战略定力,不断跨越更高的山峰,汽车强国就不是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