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虚言。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宴”在北京饭店举办,在此后一段时间,北京还没有修建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国家的外事活动,几乎都在北京饭店里举办。为了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增进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艺术交流,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建议下,北京饭店派专人到琉璃厂的荣宝斋、宝古斋等处收购了一些古瓷器和名人字画,其中有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知名的界画大家(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袁耀所画的《春色先归十二楼》,徐悲鸿的《漓江烟雨》(徐悲鸿临终前未完成之作,后由学生张安治补画而成)《奔马》《双鹫图》等,还有潘天寿的《小憩》以及张大千的《秋江牧马图》等名画。除此之外,北京饭店还邀请了当时很多著名画家、书法家为北京饭店创作书画。
然而,因为时代的原因,数十年来,这些字画散落在北京饭店各处。
因此,在召开干部大会之后,客房科长张景奎就在库房、客房认真寻找,找到了徐悲鸿的一幅《立马图》,经报领导批准,此画用金丝楠木画框装裱后,挂在了4055大客厅的东墙壁上。
这间客厅当时布置得古色古香,客厅里大小茶几都由香樟木做成,大茶几上的茶壶和茶碗是景德镇精制的粉彩“建国瓷”,窗前两个花架上常年摆放着鲜花。
除此之外,客厅中最具特色的是一圈法国原装全牛皮大沙发。这套沙发是1917年从法国运来,当时只在重要场地摆放。民国时期,张学良住法式中楼四楼4045房间,与他住处不远就是4055房间,这是他用于开会的地方。
将徐悲鸿的这幅作品挂在这间颇有历史的大客厅,可见其作品的珍贵。不过,遗憾的是,徐悲鸿先生的另一件作品却找不到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饭店西餐厅里一进门,有一个用黄花梨雕成的大画屏,上面裱有徐悲鸿在印度创作的黑白《双鹫图》。秃鹫是一种大型鸟类,身长近1.2米,生性威猛,它喜欢在喜马拉雅山山脉群峰之间飞翔。它在中国西藏、印度大吉岭等处及尼伯尔都有分布。观此画,在高山之巅,岩石之上,能看到两只秃鹫目光炯炯地凝视着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