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http://www.CRNTT.com   2022-11-14 08:18:47


   
  全球制造业格局加快调整
  
  文章指出,随着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向区域化、多元化、近岸化、本土化等方向调整,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国际引资竞争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压力。
  
  从挑战看,一是引资竞争加剧对制造业引资规模造成影响。一方面,受疫情等冲击,近年来各国开始强调产业链自主性和可控性,逐步重视本国制造业发展,引导关键产业回流,新增对外投资减少;另一方面,更多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吸引和利用制造业外资,世界范围内新增投资呈分散趋势。二是内外部多重因素叠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近年来,受要素成本上升、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低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呈现从中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未来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越南、印度等国家引资竞争加剧,可能进一步加速相关产业向东南亚、南亚等区域转移。三是一段时期全球供应链体系受扰,制造业升级受到影响。在中美博弈、科技竞争等因素影响下,全球供应链体系受到冲击,高端零部件及技术断供对高度嵌入全球供应链的中国企业及其下游带来较大影响,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在关键技术和产品上的供给受到制约。
  
  从机遇看,一是全球制造业格局加快调整,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广度和深度。尽管全球制造业加快调整可能加速部分中低端产业向外转移,但也有利于发挥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市场空间广阔、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在发展高科技产业、加速补齐短板、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获得新机遇。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加快发展,以及新兴产业上下游纵向融合、协同发展,将催生智能化、集成化应用及绿色化领域的投资增长点,引领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将进一步拓展制造业国际合作发展新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有利于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为制造业重点产业领域加速转型升级、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强大动力。
  
  夯实安全可靠产业链供应链
  
  文章认为,为顺应全球制造业格局趋势变化,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断链风险,应充分发挥制造业新竞争优势,补短板、锻长板,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提升国际治理能力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建立安全、可靠和具有弹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夯实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根基。针对全球制造业格局加速调整和中美博弈加剧等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挑战,要精准施策,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稳定性和竞争力。一是保障向外转移压力较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业链完整性。采取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工人居住成本等措施,提升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生存能力。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大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广个性化定制和批量定制,提升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核心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二是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针对部分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加强对高端芯片、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三是通过延链补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黏合力。鼓励重点产业将产业链从外向型中间产品型产业向最终需求产业领域延伸,通过延链、建链、补链,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加快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物流、金融、供应链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强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要把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积极发展基于5G、智能经济、大数据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形成政府带头、市场主导的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企业相结合的新模式。二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协调上下游企业,整合、配置各类生产资源,深化与中小企业的战略合作,构建高效协同敏捷柔性的供应链,增强产业链控制力,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三是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运用合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信息共享和灵活调整,助力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方面努力突破,形成自身优势,提高生存能力,更好融入到大型企业供应链体系中。
  
  全面深化和拓展制造业国际合作。在全球产业链格局调整过程中,原来由各国单方面自主制定、执行的规则,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这为中国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和中国建议,重塑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带来机遇。因此,我们要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治理能力为动能,推动制造业开放合作发展,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构建安全、可靠和具有弹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一是推动制造业双向投资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健全外商投资管理、促进服务体系,吸引更多跨国高技术制造企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企业到中国布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和弱项,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往来,推动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合作与分工。二是强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继续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入实施,积极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主动构建有利于中国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三是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协同治理。维护联合国、国际多边组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主平台作用,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全球治理新平台加快发展,积极参与G20多边对话机制,办好亚投行,积极争取在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全球税收论坛、巴塞尔委员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中的发言权,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