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推进乡村振兴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农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22-12-05 17:15:26


 

  现代化不是千篇一律的城市,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城市是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火车头”,乡村则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二者是互补互促、互利互融的共同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城镇化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好农业“压舱石”、农村“战略后院”的作用,加快三农发展,使乡村与城市同步实现现代化。只有我们把三农这块“短板”补齐了,国家现代化才是完整的,所以说,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利条件。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认识到:“分工提高劳动的生产力,增加社会的财富,促使社会精美完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现代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符合这个规律。1949年,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10.64%,1978年为17.92%,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2021年城镇化率达到了64.72%。大量农民进城,在自身实现市民化的同时,幷不会完全切断其与乡村的联系,客观上给乡村带去城市的理念观念、生活方式、物质财富,从而带动乡村发展。

  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幷不同步。以2021年为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6.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两者中间有约18%的差值,对应着2.5亿多人,这些人虽然已经进城,但户口还在农村,大部分是进城农民工。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幷不会因为进城打工而丧失这些权利。事实上,这些“待城市化人口”由于户籍在农村,在村里还有一块地、几间房,大部分在乡村还有亲人和家族的维系,所以还会在城市和乡村间流动,把在城里务工的资金带回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良性动能。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王朝兴替如走马灯,农民都是最底层的“供养者”。历朝历代虽然都强调“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但封建统治者之重农,只是重农民之力,向农民索取,农民只是工具。这就是千百年来社会运行的真相。而“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才不再是没有尊严的工具人,而是为自身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而奋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