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http://www.CRNTT.com   2022-12-15 09:17:16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是推进新型工业化。
  中评社北京12月15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产业体系、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容之一。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特征是能支撑实体经济竞争力提升

  经济参考报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许召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宋芳秀文章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设制造强国,包括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特别是要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二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引擎。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三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包括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从主要任务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建设制造强国,还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也面临不少重大风险挑战,特别是逆全球化思潮抬头。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中国实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产业竞争的主体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部门。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工业部门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水,其中制造业更被称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尤其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制造业发展水平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位置日益凸显,制造业强则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可以有很大的话语权,制造业弱,特别是产业存在短板,则可能被“卡脖子”,甚至威胁到经济平稳运行。

  工业发展水平是决定各国收入水平的核心支撑。促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虽然一些小规模经济体可以依靠如旅游或资源等特色产业取得较高的收入水平,迈入高收入社会,但较大规模经济体的收入水平最终取决于各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位置,特别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这是因为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制造业没有与其收入水平相应的效率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其国内外的市场份额就会下降,制造业就会萎缩,就会空心化,最终其他行业的收入水平也会受到拖累。

  中国工业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文章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1978年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为美国的12.2%。在此后的30年里,中国制造业发展先后完成了三次大的跨越:第一次跨越是2001年,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德国。第二次跨越是2007年,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日本。第三次跨越是2010年,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赶上美国。此后,中国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到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之和,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工业发展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一是传统产业竞争力下滑。近年来,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工业发展很快,对中国传统工业形成了较大的低成本压力。此外,传统产业技术较为成熟,不少技术已经内化于机器设备中,通过加快技术进步来降低成本,拉大与后发国家差距的空间也有限。二是中国部分工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存在“卡脖子”短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