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发展:下一个五年的新机遇在哪?
http://www.CRNTT.com   2022-12-24 08:48:47


 
  第三,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促使中国营商环境取得新的飞跃,一个更加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将在明年初见成效。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有人认为明年外贸下行预期比较大,可能不像今年那样亮眼,拉动经济将主要靠内需和投资。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明年外贸依然会做出比今年更重要的贡献,外贸永远是整个战略的预备总队,哪里需要就会在哪里出现。不过,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在外贸形势比较好的时候,我们更应当未雨绸缪,尽快转向拉动消费,这是主动的应变,是一盘大棋。

  这个转换需要时间,外贸的亮点、招商引资的努力是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来争取时间、取得主动。因此,要营造更加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营商环境,对待民企、外企的政策将会在明年密集性地出台,加之我们的区域和双边自贸区的升级,“一带一路”不断的扩容和发展,以及RCEP的进一步推动,这些都将使中国成为疫情过后门户大开的全球超大型经济体。

  综上所述,我相信中国经济明年将会以8%的增速领跑全球,并给全球经济带来信心和希望。

  余永定(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总体而言,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我们应当是有信心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有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其他的相应配套政策。只要政策对头,假以时日,中国经济一定能够重新实现较高、可持续增长这一重要目标。由于今年的低基数,明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应该定在5%以上,甚至可以考虑6%。

  我认为,明年需要继续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财政赤字占GDP比率的上升难以避免。这是稳增长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应当依然是广义上的基础设施投资,应该改善基础设施投资的融资结构,改善对专项债发放和使用的管理,提高地方政府用好专项债的积极性。货币政策应该大力配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继续降低利息率,为国债的发放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信贷政策应该继续宽松,但是要注意不要采取非市场手段硬性要求商业银行增加对特定类型企业的贷款,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上财政政策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制约是通货膨胀,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我们可能要忍受通货膨胀率的升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明年外贸形势不容乐观,我们确实有必要刺激内需,切实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居民消费需求的回升非常重要,关键在于经济和收入增长的恢复,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采取特定的居民消费刺激措施。

  姚洋: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在3%-3.5%,距离潜在增长速度有两个百分点的差距。我对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很有信心的,明年1月份全国绝大多数地方还在调整时期,但是二季度经济会全面复苏,接下来两个季度尤其是第四季度经济会较快增长,全年达到5.5%-6%的增长速度是完全可期的。明年经济可能会稍微过热,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但不必对此过分调控。

  贾康:按照2021年的经验,在前一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下一年经济增速的引导性目标可以适当调高。明年如果要提引导性的目标,我认为至少应该提6%左右或者6%以上。我们应该有信心把明年的经济增速托到6%往上,甚至有可能达到7%-8%。

  张军:明年经济总体上当然会呈现一个先低后高的走势,下半年经济形势预期会有更好的恢复性反弹。为此,明年的财政政策要更加主动、大胆,财政和货币政策要能突破一些传统的认知,特别是要让财政政策占主导。

  曹和平:如果明年俄乌冲突和国际上的单边主义政策没有大规模升级、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联网共享经济能够健康成长、消费者预期和基层行政者预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有序调整逐步恢复,我认为明年的增速应该在6.5%以上。

  多措并举,激发中国经济各领域活力 

  杜兰(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作为接下来全球经济复苏最关键的动力来源,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动能。而人工智能作为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引擎之一。

  未来五年,我们需要更加自主可控的硬科技,推动科技更快更广更深地赋能千行百业,形成从技术创新到核心产业成长再到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合力。一方面,推动核心源头技术创新和系统性创新,推动各种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公共能力研究,以及各类边缘交叉学科的融合研究;另一方面,希望未来,更多有梦想、有热血的创业者加入进来,形成共生共融的产业生态。

  作为科技界的从业者,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全球竞争格局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我们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既要坚持科技的自主创新,充分利用国内优势来加速技术和产业的良性循环,也要积极寻求科技上的多边合作,让科技和产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曹和平:我认为未来五年的增长机遇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重建全球公共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公共品进行重构,使其能够重新发挥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作用;第二,关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联网共享经济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大车间、流水线、模块化经济的升级和改造。

  另外,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源,是黏合各种资源要素的重要一环,我国民营企业家数量众多,要注重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贾康:激发经济的活力,要紧紧抓住解放生产力的制度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的科技创新、企业界的管理创新,以及学者和研究者们的理论创新,要把四个层次的创新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工程。

  张军:我建议是否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由一流宏观经济学家组成的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以便能够独立地、客观地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出研判并给出政策建议。相对于现有非常分散的各大政府智囊或智库机构,这个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意见会更独立、权威和专业,给出的意见可能更值得政府在出台政策时特别参考。

  来源:环球时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