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湾地区初中政治教科书“国家观念”变迁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23-02-14 00:15:0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以下逐一量化呈现台湾地区三个时期三个版本,即90年代版、九年一贯版、十二年“国教”版初中政治教科书所蕴含的国家观念。

  (一)90年代版初中政治教科书的国家观念

  90年代版主类目“国土”下“中国化”次类目出现的次数为451,除以分析单元数1158,可得“中国化”比例为38.9%;“台湾化”次类目出现的次数为53,除以1158,可得“台湾化”比例为4.6%。以此类推,在主类目“人口”下,“中国化”比例为4.7%,“台湾化”比例为0.05%;“文化”主类目下分别为“中国化”和“台湾化”次类目出现的比例为25.6%和0.6%;“主权”主类目下“中国化”和“台湾化”分别为0.5%和0.01%。从表3可以看出,90年代版政治教科书四个主类目的国家观念,“中国化”都要远高于“台湾化”。如果将各主类目“中国化”比例减去“台湾化”比例而后所得各值相加,则合计为64.4%。因此,90年代版政治教科书“中国化”国家观念鲜明,“台湾化”色彩不明显,学生受到较为强烈的“一个中国”国家观念教育。虽然李登辉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权力稳固之后频繁地提出各种形式的“两国论”,如1994年《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鼓吹的“两个对等政治实体”、“两个国际法人”等谬论〔19〕,甚至于1997年出版了充满“台独”色彩的《认识台湾》教科书,但这一时期的政治教科书尚未被修改,延续了两蒋时期一个中国的论述。

  (表3:90 年代版国家观念“中国化”与“台湾化”合计比例汇总表)

  (二)九年一贯版初中政治教科书的国家观念

  九年一贯版初中政治教科书主类目“国土”下“中国化”次类目出现的次数为162,除以分析单元数730,可得“中国化”比例为22.2%;“台湾化”次类目出现的次数为131,除以730,可得“台湾化”比例为17.9%。以此类推,在主类目“人口”下,“中国化”比例为2.6%,“台湾化”比例为6.5%;在主类目“文化”下,“中国化”和“台湾化”次类目比例分别为13.2%和16.0%;在主类目“主权”下,“中国化”和“台湾化”次类目比例分别为0.4%和1.9%。从表4可以看出,九年一贯版政治教科书的国家观念,只有“国土”维度“中国化”高于“台湾化”。如果将各维度“中国化”的比例减去“台湾化”的比例,然后所得各项相加,则合计为负值的-3.9%。与90年代版相比,教科书中的“台湾化”已经超过了“中国化”,教科书“台湾认同”的国家观念凸显出来。这一版本初中政治教科书的“去中国化”与历史教科书是同步的,其政治根源是陈水扁当局任命“台独”分子杜正胜担任“教育部长”,赶在民进党下台前完成了“独化”教科书的推行〔20〕。

  (表4:九年一贯版国家观念“中国化”与“台湾化”合计比例汇总表)

  (三)十二年“国教”版初中政治教科书的国家观念

  十二年“国教”版“国土”主类目“中国化”次类目出现的次数为33,除以分析单元数641,可得“中国化”比例为5.1%;“台湾化”次类目出现的次数为104,除以641,可得“台湾化”比例为16.2%。以此类推,在“人口”主类目下“中国化”次类目比例为6.4%,“台湾化”比例为12.5%;“文化”主类目则分别为4.5%和10.1%;“主权”主类目则分别为0.8%和12.3%。如表5所示,十二年“国教”版国家观念倾向,四个主类目“台湾化”都要显着高于“中国化”。如果将各主类目“中国化”比例合计再减去“台湾化”比例合计,则可得一个较大的负值-34.3%。这说明台湾地区十二年“国教”版初中政治教科书的“台湾化”要远高于“中国化”。在这一版本的教科书里,没有“一个中国”,几无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联结,“台湾是一个国家”的表述随处可见,“台湾认同观”得以完全确立。马英九当局执政八年,在课纲及教科书“再中国化”问题上迟滞和无为〔21〕,蔡英文上台后完全掌控了十二年“国教”课纲修订议程,出版当下完全“独化”的教科书也就不难理解了。

  (表5:十二年“国教”版国家观念“中国化”与“台湾化”合计比例汇总表)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台湾地区二十多年来三个时期初中政治教科书“国家观念”的定量内容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四个主要结论:

  1、从国家观念各主类目的统计数据来看,台湾地区初中政治教科书自上个世纪90年代统编版到目前正在使用的十二年“国教”版,其教科书国家观念呈现了一个不断“去中国化”,同时“台湾化”不断强化的趋势。

  2、九年一贯版初中政治教科书中“台湾化”的国家观念已经明显超过“中国化”,到了十二年“国教”版,教科书中的“台湾认同”已经完全替代“中国认同”。

  3、台湾青年以18岁到29岁为计,出生年份为1993年到2004年之间,其初中阶段所习教材正是21世纪初在全台推广的九年一贯版教科书。鉴于我国各地普遍重视基础教育,初级中学的政治科教育对学生思想观念影响较大,本研究认为当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危机与九年一贯制初中政治教科书传播的“台湾化”国家观念有较紧密的关系。

  4、十二年“国教”初中政治教科书所蕴含的国家观念几近完全“台湾化”,“一个中国”荡然无存,在内外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未来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危机问题可能更为严峻。

  (二)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条政策建议:

  1、鉴于台湾地区政治教科书与历史教科书一样普遍存在着“独化”问题,有必要加强对台湾小学、中学和大学政治类教科书的研究和批判;

  2、台湾地区各学科各学段教科书的“再中国化”修改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应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尽快启动这项工作。

  3、编写适合台湾学生阅读的政治类教辅读物,重点讲好祖国的政治故事,以便将来加强台湾地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的认同教育,进而强化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认同。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台湾青年国家认同危机与中学政治教科书国家观念研究”(CAA180240)

  注释:

  〔1〕邓小冬:《台湾当局“去中国化”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台湾研究》2020年第4期,第47-56页。

  〔2〕谢大宁:《台湾历史课纲所牵涉的认同问题及其发展》,《台湾研究》2015年第4期,第1-13页。

  〔3〕李理:《去中国化的台湾历史教科书编纂》,《台湾研究集刊》2008年第2期,第26-36页。

  〔4〕石鸥:《论教科书的基本特征》,《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第92-97页。

  〔5〕蓝顺德:《教科书意识形态——历史回顾与实证分析》,台北:华胜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第41页。

  〔6〕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第6页。

  〔7〕 [美]金伯莉·纽恩多夫:《内容分析方法导论》,李武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20年,第18页。

  〔8〕姚冬琳:《内容分析法在教科书研究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第45-48页。

  〔9〕肖振南:《台湾地区青年“国家认同”危机与社会教科书国家观念变迁》,《台湾研究》2020年第6期,第73-81页。

  〔10〕胡育仁:《社会科教科书本土化之分析研究》博士论文,台湾师范大学2000年,第86页。

  〔11〕陈盈宏:《解严后社会科教科书中国族概念之转变》博士论文,台湾师范大学2006年,第89-91页。

  〔12〕 [美]金伯莉·纽恩多夫:《内容分析方法导论》,李武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20年,第121页。

  〔13〕 [美]Klaus Krippendorff:《内容分析:方法学入门》,曹永强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第365页。

  〔14〕[美]金伯莉·纽恩多夫:《内容分析方法导论》,李武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20年,第165页。

  〔15〕肖振南:《台湾地区青年“国家认同”危机与社会教科书国家观念变迁》,《台湾研究》2020年第6期,第73-81页。

  〔16〕 [美]Klaus Krippendorff:《内容分析:方法学入门》,曹永强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第296页。

  〔17〕王文科、王智弘:《教育研究法(增订十六版)》,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第442页。

  〔18〕[美]金伯莉·纽恩多夫:《内容分析方法导论》,李武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20年,第181-186页。

  〔19〕李松林:《台湾政局6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29页。

  〔20〕谢大宁:《台湾历史课纲所牵涉的认同问题及其发展》,《台湾研究》2015年第4期,第1-13页。

  〔21〕邓小冬:《台湾当局“去中国化”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台湾研究》2020年第4期,第47-56页。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1月号,总第301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