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在创新性发展中让文物焕发时代光彩
http://www.CRNTT.com   2023-01-06 17:03:20


  中评社北京1月6日电/据科技日报报道,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发布司法助力文化传承发展典型案例,其中租户未经审批擅自修缮房屋损毁文物案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而在此前,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骑尉第”被当成鸡舍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那么,文物保护单位究竟该如何保护?如何平衡使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文物保护面临“公”“私”矛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具体怎样认定要根据文物的价值,认定私宅为文物保护单位时也会征求住宅所有人的意见。”河南省安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孔德铭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而对于认定后的文保单位,如何保护、谁来保护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以引发热议的文保单位养鸡事件为例,被当成鸡舍的林氏祖屋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尽管2002年政府部门已把这里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这处房产的产权依旧属于林家。

  据了解,这里沦为鸡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该房屋无法改造住人。那么,当文保单位出现损毁,应由谁来负责修缮?

  根据国家的文物保护法规,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和保养;禁止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排放污染物、堆放垃圾等行为;禁止对文物进行破坏性利用。

  而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文保单位养鸡事件中的建筑尚不符合维修要求,还是应当由产权人进行管理保养维修。

  可以看出,“经济账”是文保单位修缮面临的一大矛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