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扎实的人才支撑
http://www.CRNTT.com   2023-01-24 15:49:03


  中评社北京1月24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随着共享经济、“宅经济”、直播、数字货币、元宇宙等新业态爆发式增长,数字经济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量猛增。虽然数字人才的薪酬水平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数字人才仍旧跟不上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依然存在供需缺口。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但目前高校数字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短板。

  学科专业设置与数字经济发展不够匹配。新时代,高校需着眼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强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等建设,强化学生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适应数字社会发展的能力。但高校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人才培养结构往往四年才能进行调整,导致高校数字人才培养效率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高校教师结构和知识结构具有惯性,对学科专业调整往往存在畏难甚至抵触情绪,高校数字课程建设也需要一个过程。

  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健全。数字经济本质是数字技术与产业、与场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往往需要数字化人才具备除数字化以外的一个或者多个其他专业能力。这就需要高校不仅积极推进学科交叉整合,以数字经济为引擎,促进各学科优势互补,还要把数字素养教育渗透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大力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但是,高校一些教师固守传统思维观念,数据意识淡薄,对大数据重视不够、运用不足,使用范围不广、效果不佳,主动运用大数据进行教学创新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复合型数字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瓶颈。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高校祗有积极调动大学生创新的兴趣,激发大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为大学生埋下创新的“种子”,才能让大学生进入社会遇到合适的土壤环境后,让“种子”生根发芽,进行创新性工作。近年来,很多高校积极举办各类大学生创新活动,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但是并未显着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教育理念“窄化”、与专业教育割裂,教师队伍能力欠缺、实践平台匮乏、合作网络和资源支撑体系建设滞后等诸多瓶颈亟待破解。

  为应对数字经济时代人才需求缺口,高校必须着眼于加快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新思维、理解新规则、掌握新工具的数字人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