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科技来助力  护好管好黑土地
http://www.CRNTT.com   2023-01-31 09:18:06


 
  黑土地“增肥”背后,离不开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推广。大马力收割机、秸秆粉碎抛撒机、免耕播种机……走进农机库,赵德山向记者介绍起新购入的大农机:“2015年合作社被纳入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后,在农技推广中心的支持下,全部耕地均采用秸秆粉碎抛撒等保护性耕作模式。”

  2022年,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面积超2550万亩。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积温带,全省因地制宜推广以秸秆还田为核心的黑土地保护旱田“龙江模式”和水田“三江模式”,两种模式均被列为全国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

  再次走进合作社的千亩无人农场,空中田间都有了新变化。耕地上,纵横架设着水肥一体化管道系统,一键启动后,肥液与灌溉水精准配比,直达作物,每亩地节水三至四成,省去近20斤肥料。

  “如今,用来施肥的无人机也用上了新型微生物菌肥代替化肥,不仅减少污染,还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赵德山说,“我们应用了不少新技术、新配方,这离不开各级专家的指导。”

  2022年,黑龙江省开始有序推进这样的微生物菌剂示范推广项目,已在70个县(市、区)落实微生物菌剂推广面积538.4万亩。

  良田改造,节水固土

  汽车驶进桦川县新胜村村民王大江的千余亩耕地,仿佛穿梭在白底黑格的棋盘中间。地块方正平整,田间设有小型气象站、病虫害监测站。

  “前年政府给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农田大了、平整了。”改造期间,王大江时不时来现场观摩,他发现,表层营养土被归整到一旁后,推土机开始进行平地作业,施工结束后,营养土被层层铺回田间,通过这样的土壤剥离利用技术,确保农田有机物质、微生物、营养物质得到最大保护。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