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科技来助力  护好管好黑土地
http://www.CRNTT.com   2023-01-31 09:18:06


 
  碎块田连成网格田,沟渠桥涵通连其间。“黑龙江已累计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超过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亩均粮食产能可增加10%至20%。”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窦洪波介绍。

  2017年以来,桦川县水务局推进渠道防渗衬砌、配套田间建筑物等工程措施,年节约水量达到3500余万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大提高。

  “两三年前,一下雨,沟里的水夹泥带土向下游冲,沟也越冲越大了。”在新胜村上游,团结村村民陈文书道出原因。之前,他家地里的那条侵蚀沟不仅让耕地支离破碎,雨天还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但近几年,土沟子被铺上石网,像是一条小河,稳固多了,土壤不‘跑’了。”

  “综合工程和林草措施,我们从上游入手,先上后下,沟坡同治。2022年,全县累计完成侵蚀沟治理282条。”桦川县水务局局长石立恒介绍。2021年以来,黑龙江已治理侵蚀沟1.08万条;到2025年底前,全省计划完成2.53万条侵蚀沟治理任务。

  智慧农田建设,也让田间管理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提效。“以往,不论有没有病虫害,村民们每年至少也要打3遍药。如今,黑土地‘没病就不吃药’,一年打一两遍就行。”杨忠生解释,数据分析来自县农业智慧指挥中心平台,基础数据源自全县51座田间气象站、34个病虫害监测站点、30架农业溯源监控设施的实时监测,“通过收集墒情、气象、病虫害数据,辅以卫星遥感数据,做到智能化分析、预测用肥用药需求,辅助农民高效开展田间管理。”

  目前,黑龙江建成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4000个,已建成覆盖全省的病虫疫情在线监测网络体系。

  机制优化,防控污染

  小货车停在梨树村村级回收站门前,村民孙振华送来从村里收集的小半车农药瓶。打开台账,回收站负责人朱立成介绍:“农药瓶县里按每个1角钱回收,包装袋、桶、罐都有偿回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