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苍洱如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http://www.CRNTT.com   2023-02-03 09:20:03


 

  “单纯保护洱海不难,单纯追求农业高产值也不难,难就难在保护洱海的前提下发展生态高值农业。”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金可默如此感慨。当初,她带着课题与使命来到古生村,在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一待就是一年。除她之外,还有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等20多家单位、200多位科研人员来到古生村。面源污染解析与防控、高值作物体系构建与优化、绿色转型与流域战略……一个个围绕湖泊保护、绿色发展、产业升级的研究课题,经这些科研专家们的攻坚,正在渐次破题。

  采访时,云南大学研究生杨静放弃寒假休息,留在古生村搞研究。她说:“作物不放假,我们就不能放假。”杨静娴熟地开上农用三轮车,载着记者去了油菜试验田。眼前的田地,一侧种了富硒油菜薹,一侧是“稻—油”轮作油菜田。施什么肥、施多少肥、啥时候施肥,要有数据支撑;种什么作物、怎么种植,也要有科学依据。这是杨静的主要科研课题,也关系到洱海流域农户的未来生计。站在试验田旁,杨静介绍:“地要种,水要用,肥少施,循环用。”边科研、边种田,边出科研成果、边指导农民运用,技术赋能下的科学种田,让农业成为绿色农业,让洱海流域成为清洁流域。

  推动洱海保护,是从“一湖之治”到“全域之治”的过程。洱海流域内的人口和企业,有序向巍山、宾川、祥云等流域外的县转移;环湖截污、生态搬迁、河道治理等工程陆续实施;环洱海的村落里,许多村民当起了湿地管护员、河道管理员、保洁员……从流域内到流域外,从产业转移到农业转型,从调整发展结构到优化空间布局,以保护洱海为牵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区域协同与联动互补的关系,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从湖水、岸边、农田、村落到产业,乃至涵盖流域内外的方方面面,全域治理的实践对河湖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碧水清波浮云影,苍山洱海入画来。采访时,不少人说,守住了洱海,才能谈发展。沿着洱海生态廊道缓步走过,犹如珍珠的各古村落相连成串,一边是碧波荡漾、一边是古朴民居,这样的景象让人坚信: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细处着手、实处用力、持之以恒,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定能越绘越美好。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