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2-05 09:55:37


中国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差异较大。推进新型城镇化,客观上要求优化布局、集约高效,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
  中评社北京2月5日电/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些重要部署,为新发展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明确了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主任刘治彦文章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发展过程。“十四五”时期,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同时,城镇化质量亟待进一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任重道远。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差异较大。推进新型城镇化,客观上要求优化布局、集约高效,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
  
  文章提出,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开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应根据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做好布局规划,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近年来,北方的环渤海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流域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南方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等的发展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健全城市群和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为重点,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强化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区域间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决定了发展的差异性。应根据各地资源禀赋、要素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差异性,找准城市群和大中小城市各自发展定位,实施有针对性的举措。一方面,要明确发展战略定位。应根据自身的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条件,科学确定发展特色、定位和策略,形成差异化竞争和差别化发展,从而有效挖掘发展潜力。另一方面,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应在产业分工协作中寻找能够发挥优势的产业定位,比如,有的城市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条件,而有的城市可在城市群或全国产业体系中做好产业配套和区域服务,有些小城镇则应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保障农副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为主要发展方向。
  
  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城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需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智慧民生。运用高新技术逐步推进旧城旧村房屋绿色智能改造,建设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加快5G、6G网络建设,促进物联网快速发展,打造覆盖城乡、高效运行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管道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乡村水利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探索分布式能源供应体系、零碳建筑和社区建设。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提高水土流失、石漠化和荒漠化治理能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加大重要水系源头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转移支付,完善生态补偿方式。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清洁生产,防止水体和土地污染。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强大气质量达标管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此外,还要通过加快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等,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动力和支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