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在北京启动
http://www.CRNTT.com   2023-02-23 09:09:20


  中评社北京2月23日电/随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的提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正式启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绿色交易所(以下简称“绿交所”)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即逐步把排碳的负外部性内部化、稳步降低绿色溢价。

  专家认为,绿色低碳转型最终需要落足于企业和消费者身上,如何提供完整的绿色低碳的激励机制、如何完善企业和个人碳账户等,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要使绿色低碳不仅仅成为定价工具、评判标准和投资策略,更要成为价值观念、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

  做好“碳定价”

  什么是排碳的负外部性?这是指排碳企业和用户没有为排出的碳付出应有成本,所以对社会有负的外部性。易纲表示,排碳多的单位是以自己的低成本实现盈利,但对整个社会和公众造成了负的外部性。未来绿交所就是要逐步把负外部性内部化,使碳定价逐步接近其社会成本,谁排碳谁承担成本。同时通过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让社会知道是谁排的碳,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这是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绿色交易所将碳排放外部性内部化,排碳部门需要承担起所造成的社会负面成本,推动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碳排放。同时,绿交所也会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并推动绿色技术进步,有效降低绿色能源等成本,让企业绿色生产工艺有利润,居民绿色消费物美价廉,促进绿色经济良性循环。”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

  在专家看来,所谓“碳定价”,就是给碳排放制定一个价格(即“碳价”),把企业技术改造、绿色金融、社会消费等隐形的减排成本“放在了台面之上”,用碳价表现出来。而绿交所这样的碳市场,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实现均衡的价格。

  “传统来看,可以通过补贴、罚款等措施将外部性内部化,但这些措施也面临着谁来执行、仲裁等道德风险问题;而依据‘科斯定理’,对公共品的供给界定产权,通过市场机制让产权进行有效的交易定价,让那些提供产品的厂商和市场主体通过价格机制得到补贴和利益实现,已经在大量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可以实现最优的帕累托配置。”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表示。

  中金公司研究结果表明,碳价信号越显着,对低碳技术创新的诱导作用就越强,越能激发企业开发和采用低碳技术的意愿,进而更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让排碳者接受社会监督至关重要。“要完善碳核算体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提示,碳核算体系是一套碳排放信息核算和披露的方法,是准确掌握我国碳排放变化趋势、有效开展各项碳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基本前提,也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重要支撑。他建议,我国可积极借鉴国际上已有的探索,利用我国制度优势,从治理、战略、风险管理、目标和指标等方面形成披露的标准模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