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13日电/据大公网报导,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医药是传统优秀文化代表之一,承先启后,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蓬勃发展,本港具备条件可以担当中医药科研先驱。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及讲座教授吕爱平日前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应加强香港中医药创新研究,建议特区政府成立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本地多间大学加强有关中医药科研合作,以及吸纳国际中医药创新人才,推动中医药的创新研发。吕爱平建议,应让本地中医师专注专科,提高自身的临床观察能力和研究意识,培育更多本地中医大师。\大公报记者 锺怡(文) 蔡文豪、颜琨(图)
“中医药创新研究的氛围十分重要。”吕爱平说,西医进步非常快,因为不断通过创新来发展,例如人工智能就逐渐介入西医的疾病诊断及治疗等。如果中医药的创新研究不跟上,发展会很慢甚至停滞,所以中医药与创新科技融合是未来。他建议,政府可以考虑成立类似中医药创新研究院的机构,专门从事产生让国际认同、接受的中医药创新知识。
增加跨学科研究
吕爱平续说,目前港大中医药学院、中大中医学院和浸大中医药学院也有跨学科研究合作,即中医药相关专业和数学系、化学系、生物系、计算机系的教授合作研究中医药。但是这种合作还是以中医药学院为主,规模较小。他建议,应该增加跨学科的研究,甚至本港其他没有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大学也加入进来,比如科大、理大等。
中医药是中国独特、历史悠久的文化,其科研创新有可能改变未来医学。吕爱平认为,如果在中医理念、思维之上做一个非常崭新的研究,是完全有可能改变未来的医学模式、医学辨证等。相关研究若要达到全球认同、推广及应用,需要更多的教授加入。他还建议政府增加向外宣传及推广中医药创新研究,吸引国际化创新人才投身本港中医药科研工作。
至于本地中医药人才的培育,吕爱平认为,三间本地大学对中医学生的培育,加上内地很多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来香港进行一些临床服务,相关人才是足够。但是本地需要更多的高级中医师或国医大师,他们有深厚的经验积累,以及对中医的古典文献有一定研读,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医药知识。香港较少这类资深临床中医师,若从内地聘请也是越来越困难,主要是待遇报酬问题。
吕爱平坦言,本地中医的待遇相较于西医还是差距较大,“待遇不够好,自然吸引不了优秀人才。”他建议政府应该有战略规划,在改善提高业界的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同时,逐步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地位。
加强与西医合作
香港亦需培育更多本地土生土长的中医大师。吕爱平建议,根据中医的临床服务能力,业界逐步形成一种中医专科制度,比如将大内科逐步细分。而中医也要提高自身的临床观察能力和研究意识,加强与西医的合作,不仅提高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把握,更训练科研思维能力。当业界和中医师都一齐进步后,相关待遇自然可提高。
吕爱平续说,现在香港多数化验检查还是由西医开出,惟现时的中医已有基础的西医知识,他建议一些西医检查权利可放宽给中医,或者让中医业界人士通过一定的培训,取得相关资格去处理。
吕爱平(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及讲座教授)
“建议特区政府成立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本地多间大学加强有关中医药科研合作,以及吸纳国际中医药创新人才,推动中医药的创新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