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6-09 08:24:23


 
  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文章强调,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中国经历了40多年的快速发展,但从没有发生过危机,这是世所罕见的奇迹。其原因并不在于中国发展模式没有积累风险,而在于中国政府一直居安思危,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作为发展的底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领域仍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因此,要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管好货币闸门,维护币值稳定,防止宏观杠杆率的持续快速攀升;加强重点风险监测,不断完善应对预案,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序处置地方债、房地产、中小银行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地缘政治紧张与金融碎片化带来的外部风险冲击,着力维护金融稳定。

  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近期一些国际事件进一步凸显了增强金融体系韧性、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性。一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金融安全。通过金融体系结构的优化,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尤其是充分发挥金融在优化配置风险方面的功能,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提升金融国际竞争力,增强金融体系韧性,以金融发展促金融安全。二是补齐金融基础设施短板。重点是完善支付清算体系,面对潜在的金融制裁风险,以人民币国际化与数字货币为抓手,加快推进支付结算手段的多元化。三是把握好金融依存性增强与金融自主化发展之间的张力。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金融的网络化特征使得各国金融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后发国家被中心国家主导(甚至被脱钩、被制裁)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严重损害了后发国家的金融安全,大大干扰了后发国家金融发展的自主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需要在技术和标准方面赢得主动,提升网络数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一方面瞄准硬核技术,在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上下功夫,“练好内功”;另一方面瞄准规则和标准,积极参与全球金融与数字治理,围绕全球金融安全网、跨境金融监管、跨境数据流动、市场准入、反垄断、数字货币、数据隐私保护等重大问题探索建立治理规则,提升中国在金融与数字治理领域的话语权。

  坚持党的领导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文章认为,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金融治理,既充分体现出金融发展的政治性,也是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首先,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决策机制尤为重要,这一方面有利于凝聚党内共识,提升经济金融政策的执行效率;另一方面可发挥党的领导在解决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分歧的优势,将不同部门、不同层级整合到同一目标下,避免政策效果抵触或留有空白。

  其次,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具有维护国家信用,统领金融与财政,发挥二者协调配合作用的天然制度优势。一方面,中国开发性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异军突起,既是创造性地运用国家信用的实践成果,也是兼具财政与金融双重功能、运行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金融创新;另一方面,面对所谓的“金融风险财政化”“财政风险金融化”,加强党的领导可在制度层面压实各方责任,“谁家的孩子谁来抱”,统筹应对财政金融风险的互溢。与此同时,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也有利于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逆周期调节、稳定经济大盘中发挥1+1>2的作用。

  最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促进金融治理现代化。重点是将党的领导嵌入国家治理机制,协调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包括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在风险定价和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超越“发展型政府”、构建“创新型政府”,更好发挥政府在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规范金融发展方面的作用;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着力加强对资本、平台经济、金融科技、通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社会监督。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