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建设背后,往往存在不法企业和商人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带来安全隐患。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纪委监委在查办某国企领导干部徐某某违纪违法案件时发现,徐某某在明知某项目为不可转包、分包的EPC(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项目,仍滥用职权,授意总包方将设计、土石方等项目分包给他人,以从中谋利。
“总包方将项目设计任务非法转包给某建筑设计公司,该建筑设计公司又将其中结构专业设计部分违法分包给无设计资质的某图文工作室……”婺城区纪委监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项目被层层转包、分包5次之后,设计方案明显存在纰漏,我们联合相关监管部门督促该国企全面开展自查自纠。”
面对围标串标、拆分项目日趋隐蔽、表面合规线下违法占比逐渐增大的新形势,婺城区纪委监委延伸监督触角,利用大数据监督优势,建设了21个招投标领域大数据监督模型,对全区2098个工程项目进行系统排查,强化招投标领域标前、标中、标后闭环监督,有效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是比较突出的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问题,必须持续深化整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治理,斩断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利益链。海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公共工程和土地出让项目跟踪监督,土地利用、工程招投标、国土空间规划“三个领域”集中整治。同时,推动完善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在全省公共工程领域探索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一张网”监督体系,推动各领域形成监管、监督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运行机制。
全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期间,湖北省纪委监委要求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紧盯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主管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和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失职失责、不法商人“围猎”腐蚀公职人员等行为,坚决查处工程建设及房地产开发中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问题,大力整治官商不清、近亲经商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