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http://www.CRNTT.com   2023-06-27 09:14:31


 
  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在引进与培育战略科学家、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主体作用,带动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融合发展。支持科技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设立现代产业学院、科技商学院,打造以企业为中心的行业产研生态圈、职教生态圈和资源生态圈。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等载体,以产业体系现代化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高端核心人才、多学科交叉人才、数字化创新人才的引用育留机制。

  四、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抓手提高“四链”深度融合力

  企业是“四链”融合的关键主体。广东不少科技企业正在通过开放创新资源,搭建数字化协同创新平台,与上下游企业、竞争对手、跨行业企业、科研院校、政府和服务机构等一道攻克核心技术、建立技术标准、实现创新价值。一是探索创新联合体体制机制突破,支持企业间,企业与科研院校、新型研发机构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产品创新链条的融通。二是建设从科技小微企业到领军企业的成长生态及梯队。发挥生态主导型企业的市场引领、平台支撑作用,集合产业链上生产、供需各环节的中小企业搭建产业创新生态圈。增强科技领军企业前沿探索创新能力,以多样化创新项目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在关键核心领域竞争中成为领航者、示范者、建设者。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创新活动,联合突破核心技术。三是加大数字化技改力度,大力发展线上和线下并行、组织内部和外部协作、现实和虚拟交互的服务平台,促进企业治理、产业组织和创新体系变革。

  五、以“四链”融合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提升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力

  建设科技经济社会、国内外互融互通的大环境,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从制度建设着力,重视创新型政府和生态环境建设,健全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机制。建立统筹推进“四链”融合的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强化制度创新供给。以数字政府2.0建设为牵引,持续深化创新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营造鼓励创新的包容式社会环境。建立“四链”融合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企业开展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的激励政策,着力降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创新成本和市场成本。

  另一方面,推进“四链”融合的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法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信用体系、质量管理、科普宣传等重点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探索包括人才开放、基础研究开放、应用基础研究开放、共性技术开放、开发试验研究开放的全链条开放机制及实践模式。支持产业主体联合科研院校建设跨境创新链,深度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标准制定、科技创新网络建设、国际科技创新联盟,厚植全球科技创新与发展优势。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陈志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