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许倬云:我要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23-07-07 19:10:12


 

  他在芝加哥大学的博士论文《Ancient China in Transition:An Analysis of Social Mobility, 722-222 B.C.》,1965年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哈佛大学汉学巨擘费正清评价为“小经典”。2006年,这本书在大陆翻译出版,名为《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去年,根据芝加哥大学论文原本翻译的新版也已完成,预计今年内出版。新译本的名字更为明晰:《古代中国的转型期:春秋战国间的社会与政治制度变动》。

  1991年,大陆引进出版他的第一本书《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这本史学通识读物,由其上课讲稿和对话录组成,强调以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历史——这也是他一以贯之的学术立场。

  1994年,大陆出版他的第二本书《从历史看领导》。同年,他在大陆还出版了学术专著《西周史》。这本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整合考古、文献、金文三方面的资料,从文化、观念、制度、生活等角度,论述了大一统的“华夏中国”是如何形成的。自1984年联经初版至今,这本书已经印行了十个版本,成为该领域必读的学术经典。

  1998年,《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终于在大陆被翻译出版。同年,他还在大陆出版了《历史的分光镜》,这是由其学生陈宁、邵东方将其学术著作中的主要观点提要整理而成。

  直到2006年,《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同步在海峡两岸出版,不仅获得国家图书馆文津奖,在海峡两岸销量也超过百万册。2019年7月,清华大学向新生发送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一并送上《万古江河》,校长寄语新生“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许倬云一生主张“为常民写史”,终于,他的著作由此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此后至今18年间,他在大陆出版新作近二十种,自选集、演讲集、旧书新版络绎不绝,成为这个时代最具公众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近年来,他的线上课程、演讲、谈话频频“破圈”,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2020年疫情初起,《十三邀》对他的采访播出,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现象,一句“往里走,安顿自己”令无数人闻之落泪。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