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当AI绘画 开始抢动漫人饭碗
http://www.CRNTT.com   2023-07-24 11:37:06


 
  具体要怎么做,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电影学博士马华给出了四个建议,“第一,教学中,要让更多的同学去熟悉AI,不管是新的制作技术还是设计领域的技术。”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用实践的方式去完善学生对动画的理解,学生才能真正瞭解现在AI技术实现以后对于内容或者内容创作本身第二步的提升。

  马华说,实践教学还会锻炼学生的跨界合作能力和团队能力。AI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在减少人力或者降低人力创作过程(的成本)。但是,动画的创作一直以来都是以合作团队或者说相互在团队过程中不断实现项目往前推进的。合作过程中,人与人的碰撞产生的思想火花是AI无法取代的,哪怕在团队创作过程中有争议、有碰撞,甚至有争吵,这部分都是弥足珍贵的东西。

  第三,除了AI之外,我们的教学现在也会遇到更多碎片化学习,这种情况下,要更强调一体化的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电影史、动画史、电影艺术史、美术综合修养的部分,因为AI只是在大量数据中去采样,它并没有像人类在电影和动画发展过程中不断迭代、不断日积月累创作规律的总结和发展能力,这部分是将来你去运用和驾驭AI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储备和基础。

  最后则是回归到创作的故事,马华观察,目前AI可以创作有逻辑性的故事,但无法取代的一点是人类对角色的理解,对角色情感的呈现,“我们看故事、感受故事,由此留给我们情感共鸣的东西,恰恰是此时此刻或那时那刻人和人之间情感碰撞留下的一种回忆,这部分光靠大数据、采样是很难取代的。所以,回归故事、人物,回归对于人物情感的挖掘的部分,AI目前还不能涉及。”

  观察

  动画大变革,从熊猫“盼盼”开始

  在AI绘画时代之前,中国的动画业也曾经历过人工被电脑替代的变革。国际动画协会副主席李中秋就是那场变革的见证者。1990年,我国创造国产第一个三维动画是亚运会的(吉祥物)熊猫盼盼,李中秋就是当时三维动画技术的引进者,“那时候中国这个行业是零,所以,‘三维动画’这个词都没有,都是我翻译过来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