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健全医保法治体系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权益
http://www.CRNTT.com   2023-07-25 15:58:10


 
  “加强立法,有利于依法维护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黄华波认为,应积极推进医疗保障法的立法进程。一方面,医疗保障立法的重点应当包括规制范围、横向权责、纵向权责、人员保障,长护险等。另一方面,立法目前面临的难点也不容忽视,包括参保责任强制还是非强制、居民医保如何筹资、如何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并激励长期参保、如何从筹资和待遇方面推动个人账户改革,等等。此外,由于医保领域的评价体系尚未成熟,如何评价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药品耗材的绩效也有待破题。

  ·顶层设计为立法提供支持

  从国际经验来看,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构建史就是一部医疗保障法治演进史,一般是先通过制定医疗保障专门法律来确立并规范医疗保障权利义务关系,而后建立相应的制度政策作为配套。但一直以来,我国构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基本遵循“政策先行、立法跟进”的路径。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历经20多年探索,尤其是“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已经建立了覆盖13亿多参保人的医疗保险体系。

  近年来,随着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国家和地方开始在建立完善医保制度方面开展相关探索和尝试,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制定医疗保障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国家层面看,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意见》全面总结改革经验,对解决医保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出部署,提出要提升医保治理法治化水平。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提出建设法治医保目标,明确了推进医疗保障法立法工作等具体任务。

  “这些顶层设计为立法提供了支持,也是整个立法的基本依据。”黄华波说。

  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组建以来,推动出台了《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并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用药暂行办法》《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医疗保障行政处罚程序暂行办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6个部门规章。2021年6月,国家医保局研究起草了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各地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工作,相继出台地方性法规。早在2019年,天津市就通过了《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条例》。此后,浙江省、江苏省也先后出台了医疗保障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推进医疗保障决策和政策实施,为制定医疗保障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