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恢复高考后,韩茂莉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又在本科毕业后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攻读历史地理学硕士、博士。韩茂莉说,历史地理是介于理科和文科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需要读的书非常多,除了传统历史学必读的古籍文献,还要阅读相邻学科的书,比如考古学、地理学、人类学等等。“当时我住集体宿舍,床下放的是书箱,褥子底下铺的是书,床的边角也放着一排排书。”韩茂莉开玩笑说,“我的床不光住人,更住著书”。
做学问贵在持之以恒
韩茂莉本科选择学地理只是一个偶然,“当时为了能顺利录取,没敢选热门专业”。但学着学着,她忽然发现这个专业很适合自己,也暗自设想如果有一个专业能将历史和地理结合起来,那该多好。后来,韩茂莉读到了史念海先生的《河山集》和侯仁之先生的《步芳集》,惊喜地发现真的有历史地理这门学科。“从此我就梦想成为历史地理专业中的一员,一步不停地努力,从不敢耽误时间。”她说。
做研究往往是枯燥的,历史地理的研究尤其如此,要阅读大量的方志、调查报告,里面有很多数据表格。“很多学生听完我的课后说,‘这个专业太有意思了,我以后要学’。我都劝他们要想好。”韩茂莉说,“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报告中去寻求一个问题的答案,建立逻辑关系,真是枯燥得不得了,很多同行干着干着就放弃了”。
但这样的研究工作,她一干就是近40年。在电脑尚未盛行的年代,她在一张张文摘卡上手抄和自身研究相关的文献段落,通过将文摘卡比较、分类、建立逻辑联系来寻找研究思路,前前后后抄录的文摘卡达3万多张。为了在家中尽可能多地放置书籍文献,她和丈夫辛德勇将40多个书架呈W型一排排放在客厅,卧室、阳台甚至卫生间也堆著书。不光家里下不去脚,连我们采访的办公室也像一个小型书库,三面摆得满满的书架环绕着一套桌椅,书架的每一层都有两排甚至三排书。
持之以恒,甘之如饴,学术生涯里那些青灯独明的夜晚有多少,韩茂莉已经数不清。她只知道,读书已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柜子里的那一大摞考古报告,没有一个字是不枯燥的。但是一旦读进去了,做出了新的研究成果,就会获得一种比做任何事情都享受的乐趣。”韩茂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