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岸关系新形势下的台湾民情
http://www.CRNTT.com   2023-09-30 00:10:40


 
  (六)2024选举民意支持度波动较大,选举结果尚待观察

  2023年4月以来,民进党赖清德、国民党侯友宜、民众党柯文哲先后获得党内提名,竞逐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选举出现“三脚督”局面。目前岛内各民调机构虽存在差异,但从民调走势看,赖清德支持度始终在30%-40%之间波动。5月以来随着民进党内性骚扰等一系列丑闻的发酵,赖的支持率持续下降,但降幅比较平缓。政党倾向为民进党的选民有80%支持赖,显示赖在民进党基本盘依然稳固,但拓展中间选民能力相比蔡英文较弱。侯友宜支持度在2023年年初曾超越赖清德,达到近40%。但随后一路下降,目前部分民调显示甚至侯的支持率低于20%,政党倾向为国民党的选民不到70%支持侯,显示蓝营整合困境重重。另外侯的政策均表述模糊,本人又缺乏大格局和个人魅力,中间选民尚难被打动。2023年以来柯文哲支持度一路上扬,从20%左右上升到超过30%。在6月18日TVBS民调中已达到33%,位居第一,在40岁以下年轻人中支持度稳居第一,但稳定性尚有待观察。

  (七)台湾民众对美台关系信心下降,“疑美”心态在岛内社会持续存在

  台湾民众长期以来存在对美国的“挺台”幻想。但近期因俄乌冲突中美国和西方国家援助乌克兰的方式,使台湾民众对国际现实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对美出兵协防台湾的信心降低。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牛铭实主持的《台湾国家安全研究》在2022年12月的调查中问到,“如果因为台湾宣布独立,中国大陆攻打台湾”,美国政府会采取何种对策?受访台湾民众选择美国“只提供武器”的占到44.4%,“出兵援助”只有19.3%,其他为“只提供军事以外的援助”(13%)与“什么都不做”(12.9%)。“台海安全民意调查”2023年1月民调显示,如果两岸真的发生战争,仅1成民众认为美国会出兵来台协助作战。这与一段时间以来岛内舆论场出现的“疑美论”互为映照,部分台湾民众对美国的不信任感持续加深,认为台湾应在中美之间保持“等距”以免引火焚身。近来美方政客不断鼓噪“炸毁台积电”“在台湾部署武器弹药”等荒唐言论,更使台湾普通民众意识到,美方正在把台湾打造成“火药桶”“弹药库”“刺猬岛”,其“挺台”背后的目的是掏空台湾核心产业、向台湾销售巨额军火以及牺牲台湾民众安全。

  二、岛内民意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总体上看,当前民进党当局加强与美勾连,“倚美谋独”;美国“以台制华”不断升级;大陆反“独”促统不断强化。多方力量的较量,使两岸关系形势持续呈现严峻复杂的局面,对台湾岛内民意的走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大陆对台政策坚持塑造统一大势

  一是坚持以发展进步引领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大陆方面日益增长的综合实力和显着的制度优势,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力和对“台独”的震慑力持续增强。在去年佩洛西窜台和今年蔡英文窜美后,大陆方面顺势而为,展开一系列反“台独”、反干涉行动,进一步彰显了大陆反“独”促统的坚定意志和强大实力,令“台独”势力谋“独”言行有所收敛,也引发了不少台湾民众反省、深思并以实际行动疏远或淡化“台独”。

  二是坚持推动两岸交流合作。随着大陆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大陆方面推动两岸恢复线下交流、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常态化的积极作为,让台湾民众更清楚看到大陆维护两岸和平统一前景的定力和诚意,使岛内民众对于统一焦虑的情绪有所下降,期待的情绪有所上升。三是坚持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大陆方面一直致力于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为台湾同胞提供更多的利益和便利。许多常住大陆台胞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有助于岛内台胞瞭解大陆的真实面貌,改变认知误区,密切了两岸同胞的感情。

  (二)岛内政治力量拉扯影响台湾岛内选民意向

  一是民进党当局“黑化大陆”、“政策买票”影响民众认知。针对两岸关系,攻击抹黑大陆、兜售“互不隶属”主张、煽动“反中抗中”民粹,令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大陆产生疏离感、畏惧感,在“抗中保台”日益破产之际,又抛出“和平保台”论调欺骗民众;针对民生经济,施政弊端频出却利用执政优势以政策买票,普发现金、给“军公教”提薪,妄图收买人心;针对美台关系,加大对美军购,洽签贸易协议,操控媒体强化“亲美”政治正确,企图消弭“疑美论”影响。

  二是国民党加大揭批民进党,大力引领“下架民进党”民意成势。一方面宣扬“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把选战主轴引导到“和战选择”的层次;一方面宣扬“民进党不倒、台湾不会好”,紧抓黑金、贪腐、诈骗、抄袭、性骚扰等议题持续揭批民进党执政不力。三是民众党标榜跳脱蓝绿扩大民意支持版图。近年来以中间选民为支持基础的民众党持续吸收泛蓝民意,呈现“泛蓝化”。一方面是因为其务实两岸路线、批评民进党等表现吸收了一些对国民党失望的泛蓝选民,另一方面也与绿营将其推向蓝营的政治策略有关。

  (三)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力度影响台湾社会民意走向

  2018年美国把中国确立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后,逐步把对华战略确立为以打压、遏制为主轴,利用台湾、新疆、香港、人权等问题对中国持续栽赃污蔑,大量涉华负面信息进入台湾舆论场,助长了岛内既有的“台独反共”舆论。拜登上台后,持续对华打压、遏制,采取“多边遏华”“三分法”等战略,再加上俄乌冲突导致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极端化,将各种问题简化为“新冷战”与“民主对抗威权”叙事,对台湾民众认知产生新的干扰。当前,美方重点寻求在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强化美台勾连升级,形成全面控制台湾的态势。其中,提升民进党当局的国际政治地位、直接操纵岛内政治势力、消除台湾社会的“中国意识”等举措,对岛内民众的两岸关系认知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三、观察和思考    

  长期以来,有不少研究表明,台湾民意具有多元性、务实性、易变性、脆弱性等特点,是可以转化也是可以塑造的。可以看到,追求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仍是当前台湾地区民意的主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然是最符合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共同心愿的正确道路。从培育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基础角度看,有如下两个关键性因素:

  一是,“台独”分裂思潮、外部势力干涉是破坏两岸和平发展社会基础的突出障碍。两岸长期出于分隔局面,台湾岛内对大陆妖魔化宣传教育及两岸制度差异持续影响民众对大陆的认知。“台独”分裂势力推行“反中拒统”,将进一步导致岛内民众对一些涉及两岸重大问题的认识混乱。同时,外部势力将未来五到十年视为“遏华”最后的窗口期,变本加厉推行“以台制华”,台湾民意要向大陆靠拢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

  二是,大陆自身发展进步与两岸融合发展水平是夯实两岸和平发展社会基础的重要途径。随着大陆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大陆对台海的实际掌控持续加强,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日趋明朗。大陆依托民族复兴的现实背景,努力扩大两岸交流的内生动力,持续消除隔阂,有助于让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反对“台独”、认同“两岸一中”;不断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全面取得实效,有助于让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积极看待统一的历史机遇,化解“被统一”的焦虑感。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8月号,总第308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