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民进党当局建构“抗统、阻融、固独”法律体系的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3-10-09 00:14:06


 
  2019年12月13日,台行政部门修正完成“军商两用货品及技术出口管制清单及一般军用货品清单”,主要包括:“瓦森纳协定(WA)清单”(不含军品清单,此一部分由“一般军用品清单”管制)、“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管制清单 ”、“核供应国集团(NSG)管制清单”、“澳大利亚集团 (AG)管制清单”、“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WC)管制清单”等五大国际出口管制公约或协议所列管制的清单,所列管制品涵盖生化、电子、计算机、电信、航空、核等多项领域的相关专业技术、规格及货品,并依货品类别、性质与功能、管制属性等予以汇整编排成统一的管制清单。“一般军用货品清单”则沿用“瓦森纳协定”军品清单的分类方式编排。

  (六)其他管制配套措施   

  (1)加强针对所谓大陆信息监控、管制力度,对违法者处以刑法处罚。民进党当局成立“国家通讯暨网际安全中心”,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海缆通信、固定通信、DNS网域、有线电视等六大领域企业的网络营运情况纳入管理,建立“资讯安全联防机制”。特别是近两年来,民进党当局直指大陆对台渗透,散布假信息,加强管制机制。台调查局成立了“假信息防制中心”,以绩效鼓励追查假信息。特别是台行政部门成立了“防制假信息危害项目小组”,由“行政院政务委员”罗秉成担任召集人,持续整合“内政部”、“农委”、“卫福部”、“通讯传播委员会”与财经部会等各领域法律中有关新闻的相关规定,增订相关罚则。

  同时积极修改其他相关法律。一是修改“电信管理法”(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将记录民众通联纪录范围扩大至“通话与上网行为”。二是推动“数位通讯传播法”立法工作,增设“涉及国安、资安及个人资料事项时,政府得限制特定数位通讯传播相关之采购及使用”,“网络平台应配合政府办理国安、资安、刑事犯罪之侦审”等。三是修改“刑法”。2019年12月31日,台“立法院”三读通过“刑法”部分条文修正案规定,散布谣言或以诈术损害他人之信用者,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20万元以下罚金;若以广播电视、电子通讯、网际网络或其他传播工具犯罪者,得加重刑期至二分之一,也即最重可处3年徒刑及30万元罚金,较过去处罚金额大幅提高。

  (2)通过部门行政办法阻挠两岸交流。蔡英文上台后,采取一系列行政条例或命令等方式限制两岸交流。2019年11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发文给各级学校,要求严格把关两岸学校交流活动,公文指出:为协助学校两岸教育交流活动遵循现行相关法规,并强化学校自我检核与内控机制,请贵校于12月1起配合填报“赴陆交流活动登录平台”。该平台操作手册规定:以学校名义组团赴大陆地区进行教育交流活动,包括体验学习、实习、志工服务、访问研习、姊妹校交流、教育专题访问交流、师生交换及其他交流活动,必须进行登录,且强调“不能从事政治性目的”活动。在通报时间上,需自活动起始一个月前,到平台完成活动登录。如有变更,应在事实发生前3天内办理变更通报,并在活动完成返台一个月内进行事后登录汇报活动概况。

  三、民进党当局“抗统、阻融、固独”法律体系的重大负面影响

  民进党当局经过多年努力,建立了一套“抗统、阻融、固独”的法律体系,不仅严重侵犯、剥夺台湾民众正常从事两岸交流交往与参与经济政治活动的权利权益,而且对两岸往来交流、两岸经济科技合作、两岸融合发展与两岸和平统一带来严重影响与后果。

  (一)对两岸政治协商设置了最为严苛的条件,并将“主权问题”排除在协商之外,关闭了两岸和平统一协商的大门。大陆一直宣导两岸和平统一,提出了许多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主张与设想。但民进党当局不仅坚定坚持“台独”立场,明确反对与拒绝和平统一,还通过修法设置了新的法律障碍。《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增加第5条第3款,将“主权国家地位”与“自由民主宪政秩序”排除在两岸政治议题谈判及协议之项目之外,就是说“台湾主权独立”问题不能谈判。同时对两岸政治性协议在协商前、协商中与协商后均有严格限制与规定,即设置了极高甚至不可能实现的协商门槛。只要绿营或“台独”势力“立委”在“立法院”超过四分之一,两岸政治协商根本无法启动,根本就无法进行谈判,就不可能再有和平统一。其中对第一阶段谈判结果,经台“立法院”全体民意代表二分之一以上决议,可随时要求负责协议的机关终止协商。况且以过去两岸协商历史,涉及敏感的政治性问题,根本无法达共识,更何况今天台湾政治结构与更为敏感的政治协商,和平统一协商根本提不上议程,提上议程也不可能有任何进展与结果。可以说,台湾当局已在法律上堵死了两岸和平统一之路。

  (二)通过具体法律的修订进一步强化“台湾国家地位”与“大陆外国化”,成为变相的“法理台独”。学界常讲台湾分裂势力图谋推动“法理台独”,确实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与战争风险,但民进党当局不再宣导建立“台湾共和国”这种冒进“法理台独”,而是推动“中华民国台湾化”与“台湾国家化”的“法律台独”。就是民进党当局在具体法律修订过程中,不断强化“台湾国家地位”与两岸“两国论”,即将台湾视为“主权国家”、大陆视为“敌国”或“外国”。诸多法律修改或制定新法规多以“国家”、“全国”与“我国”为名,如“国家安全法”、“国家机密保护法”与“全国安全防护工作作业要点”等,已明显有“去中华民国”与建构“台湾国”之意。其中“国家机密保护法”还明确将大陆视为“敌国”。“反渗透法”则将“境外敌对势力”限定为与台湾“交战或武力对峙之国家、政治实体或团体”,“主张采取非和平手段危害我国主权之国家、政治实体或团体”,就是明显的“两国论”。台湾有关人士参与大陆党政军等举行的所谓政治性庆典活动等不得损害“国家”尊严等,也是明确将台湾确立为“国家”。民进党当局还试图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建议取消前言中的“国家统一”设定,达到“去统”之目标,都是“台湾国家化”法律建构行动。可以说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法律修订已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台湾国家化”的法律建构。

  (三)对两岸交流往来造成“寒蝉效应”,严重影响两岸往来交流,不利两岸融合发展。民进党当局制定的诸多“抗统、阻融、固独”法律法规,最广泛的还是对两岸往来交流合作的管制与规范,加大法律恐吓与威慑,阻碍、阻挠两岸交流交往与两岸融合发展。尤其是“反渗透法”、“国安法”与“刑法”等修订,会对两岸民众的交流交往特别是台胞台企造成心理与政治恐惧,严重影响两岸民间交流往来与经济科技合作。繁杂众多的法律及条文,大大增加了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民众的两岸交流往来的法律风险,严重影响台湾民众两岸交流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两岸融合发展。如受上述法律规范管制以及寒蝉效应影响,不少台湾学者对大陆参访交流提心吊胆,担心触法,影响工作事业,纷纷推辞不便前来。另外,修订“国家机密保护法”旨在阻止两岸高层互动接触。这一法律修订后,马英九卸任后到大陆参访行程就被延后了整整六年多,直到2023年初才得以实现。

  除法律之外,民进党当局还通过种种行政规定与手段对两岸交流往来进行干涉、限制与管控。如教育部门对两岸高校交流设置许多技术性障碍,特别是对马英九邀请大陆高校学生赴台交流也在种种藉口之下不予放行。尽管新冠疫情后,两岸民间交流逐步恢复,但在民进党当局的法律政策与政治阻挠下,仍受到很大制约。可以说,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严重影响两岸交流往来,阻碍两岸融合发展。

  (四)严重影响两岸经济科技交流合作,不利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两岸经济科技交流合作本是一件互惠互利双赢的好事情,对两岸经济发展有利,对改善民生有利。但民进党当局在“台独”思维下,负面与消极认知两岸经济科技交流合作,不断采取新的限制与管制政策,而且在法律上加大防范、规范与管制,甚至不惜以“经济间谍罪”对所谓违规陆资陆企或对台企转移技术或两岸技术合作行为处罚,同时规范“政府采购”以限制采购大陆科技产品,对台高科技产品出口大陆加大管制。民进党当局除依相关法律规定等对大陆在台企业严格管制、限制之外,还进行大规模法律侦察与搜索行动,无端指控大陆企业违法违规。同时制定“反渗透法”,名义是要阻挠大陆对台经济渗透,实质是要阻挠大陆经济力进入台湾,阻挠两岸经济合作。在民进党当局对两岸经济科技的管控与打压下,在美对华贸易战、科技战不断升级以及民进党当局配合美对华“脱钩断链”等背景下,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近年来两岸经济科技交流合作受到很大影响。依商务部统计,大陆实际利用台资显着减少,2020年为10亿美元,2021年与2022年只有9.4亿美元与6.6亿美元(依国台办公布到2022年大陆实际利用台资累计总额720亿美元计算所得)。依台经济主管部门统计,蔡英文执政以来台当局审核台对大陆投资只有2020年增长,其余6年下降,2022年只有50.5亿美元,较高峰期下降三分之二,占台商境外投资比率降到33.6%。同时大陆对台投资不仅规模小,而且持续下降,2022年不足4千万美元。可以说,在台当局法律政策管制与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两岸经济科技合作受到很大影响,严重阻碍两岸经济融合。

  《台湾日据时期殖民教育与台当局“台独”史观之关系研究》(18YJAGAT002)

  注释:

  ①《联合报》(台北),2019年6月1日。

  ②陈咏江,“蔡英文当局‘阻融抗统’‘修法’类型及主要内容简介”,《统一论坛》,2021年第5期。

  ③陈咏江,“蔡英文当局‘阻融抗统’‘修法’类型及主要内容简介”,《统一论坛》,2021年第5期。

  ④陈咏江,“2022年两岸关系耐霜熬寒,拨云见天”,《统一论坛》,2023年第1期。

  ⑤《远望》(台北),2022年4-6月号,第6页。

  ⑥冯巾桐,“‘反渗透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及大陆因应之策”,《闽台关系研究》,2022年9月第3期。

  ⑦陈咏江,“蔡英文当局‘阻融抗统’‘修法’类型及主要内容简介”,《统一论坛》,2021年第5期。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8月号,总第308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