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促进新消费发展 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http://www.CRNTT.com   2023-08-04 08:28:31


  中评社北京8月4日电/新消费是指由数字技术驱动,满足人们信息化、智能化、多维融合等服务需要的行为过程。发展新消费有利于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新消费发展迅速 结构不断升级

  经济参考报发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教授毛中根、助理研究员龙燕妮文章介绍,新消费规模迅速扩大。一是新消费占国民经济的份额快速提升。2021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19.7万亿元,约为GDP的17.25%,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二是新消费具有明显的增量效应。新消费不是对传统消费的简单替代,而是带来新增量。受疫情影响,2020和202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下降3.9%和0.2%。同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分别逆势增长14.8%和6.3%。

  新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一是新消费结构迈向服务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10.5%、24.0%和44.7%。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显着高于其他产业,新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二是新消费结构向发展和享受型转变。新消费由网络购物向在线旅游、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共享出行、在线健身等新消费业态拓展和延伸。新消费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占比不断提高。三是精神属性消费占新消费比重不断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消费者追求精神满足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新场景给消费者带来全感官式新消费体验,精神需求得到极大满足。

  新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发展。新消费发展突破了时间和地点对传统消费的限制,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方式进行消费。信息搜索过程中由网络搜索到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云逛街、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线上下单+门店自提、预约配送等消费方式不断丰富;无钱包、无纸币等网络支付和无接触支付成为习惯。

  新消费受众逐渐下沉。新消费对时间和空间的突破,推动新消费受众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及县乡市场下沉。传统情境下,受制于消费环境和条件制约,下沉市场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成本相对较高,消费发展受限。新消费发展允许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买全球”,降低下沉市场消费成本,极大释放县乡消费潜力。Quest Mobile发布的《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显示,2022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中三线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超过60%。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自由职业者等群体成为推动新消费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新消费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新媒介发展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传统媒介大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单一方式进行呈现,消费者对商品的感知不够直观,实际购买到商品与预期相差较大或不符。短视频、直播等数字媒体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直观、即时的感知和互动,实现更好的购物体验。二是新消费全时域拓展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夜间消费场景和环境不断优化,推动新消费场景由日间向全时域拓展,营造更加丰富的消费体验。三是新消费维权渠道更加畅通。售后无忧、无理由退换货、上门退换服务、一键价保等相关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新消费环境不断优化。

  新消费发展面临的短板和不足

  文章分析,新消费能力不足。一是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购买力不强。新消费大多为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收入弹性较大,对收入变化较为敏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万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为55.8%,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分别为16.7%和8.7%。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低,收入来源单一,是制约新消费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偏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消费发展。二是数字能力不足。新消费受数字技术驱动,这要求消费者具备一定的数字能力。《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非网民中接近60%因不懂电脑和网络不上网,26.7%因不懂拼音、受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受教育程度低、认知水平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的群体,不具备相应的数字能力或数字能力不足,是导致居民不上网的主要因素,也是产生新消费排斥的关键因素。老年人作为“数字移民”,往往是数字能力不足的主要群体,存在新消费排斥,难以平等、互惠的享受新消费发展的好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