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 |
中评社北京8月24日电/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新的困难挑战。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合力战胜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挑战,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
人民日报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文章介绍,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5%,比去年全年增速快2.5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增速快1个百分点,呈现明显的边际改善态势,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市场销售明显回升,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消费加快恢复。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8%和5.7%,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对投资的支撑作用增强。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夏粮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工业生产稳步恢复,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去年全年增速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加快恢复,1—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增速加快。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1—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3%,比去年全年下降0.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高于GDP增速。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货物净出口规模扩大,外汇储备规模连续两个月增长,7月末外汇储备增至3.2万亿美元以上,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综合来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表现突出。随着中国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经营主体预期持续改善,经济将延续回升向好势头,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背景下,中国经济显现出强劲发展韧性
文章认为,在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艰难,全球通胀水平仍处高位,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深层次原因是我们坚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以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
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进。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上半年最终消费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增强。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新建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关键设备、材料、零部件国产化攻关取得重要进展。绿色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协同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风力、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6.0%、7.4%,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服务业增长明显加快,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6.1%。制造业比重保持稳定,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2.3%。投资结构得到优化,1—7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快于全部投资增速8.1个百分点。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落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
增长动能加快转换。新产业、新产品增势强劲,上半年规模以上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锂离子电池制造业、智能车载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9%、29.7%、36.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35.0%、54.5%、53.1%。新业态发展活跃,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向各领域广泛渗透,“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智能制造、智慧矿山、智慧港口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