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数字”“文化”双向赋能激荡强劲发展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8-28 17:02:30


 

  在向上连接云端的同时,一些科创结合的文化惠民项目不断下沉,丰富着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搭建的乡村文化服务大数据平台,集党建宣传、文化广播等功能于一体,让镇村干部统筹安排文化工作、村民足不出户收取文化讯息;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的上融智慧小屋落地,30多平方米的文化空间包含电子阅报栏、微型图书馆、朗读亭等,成为当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新成果。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文化数字化发展成果已经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新闻出版、博物馆及文物保护、数字互动娱乐、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

  需加快新型业态建设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占文化产业51.4%,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

  今年6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0106亿元,比上年增长6.7%。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30.3%,占比首次突破30%。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根据规划,要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播、数字艺术、数字印刷、数字创意、数字动漫、数字娱乐、高新视频等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陕西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运用数字技术让历史动起来,让文化活起来,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古籍文物、城墙等保护和修复工作。目前,已完成了上万册陕西古代地方志等古籍的数字化采集。围绕红色文化、文物活化等重点领域,打造“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有效拓展了革命文物的传播范围。

  去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在第十届西部文博会上表示,要坚持创新驱动,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应用。

  专家认为,利好政策将进一步激发数字文化产业活力,各地应结合自身特点,持续打造创新链、延伸产业链、做强价值链,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消费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