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网评:“地铁+商业”如何叫好又叫座
http://www.CRNTT.com   2023-09-15 16:35:31


  中评社北京9月15日电/网评:“地铁+商业”如何叫好又叫座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晁星

  悄然之间,北京地铁里的小店多了起来。赶着上班时,顺手买个早餐;走累了口渴了,买瓶水歇个脚……不少年轻人直呼,“地铁小店治好了我多年的低血糖”;也有人盼着,这样的便利店能开到自己家门口。

  开通运营线路27条,日均客流量1200多万人次……四通八达的北京地铁不仅便捷了市民通勤,也打通了消费线、旅游线、文化线、商务线,成为城市烟火气的风向标和城市经济的大动脉。然而,一直以来地铁外的商业场景虽然热闹,地铁里的消费场所却较为空白,时常给人不便之感。北京地铁乘客满意度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超七成乘客建议提升地铁服务品质和出行体验,对提供各种冷热饮品、即食食品以及便当餐食的呼声较高。面对诉求,北京地铁顺势而为,近两年陆续开出百余家便利店,逐步填补站内消费空白,收获不少好评。

  小驿站、大温暖,民生的温度,就藏在这样的细节里。不过,从现实来看,地铁内开小店,想要叫好又叫座并不容易。从客观条件上讲,许多线路建设年代较早,站内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商业功能,如今要增加各类小店,店铺位置、面积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限制。另外,媒体调查发现,这些地铁站厅层开出的店铺,经营冷热不均的现象十分明显,有的店铺客流不断,甚至吸引了不少人特意来打卡;也有部分冷冷清清,没开多久就关门歇业。这其中,有的是位置不佳,地铁站本就人气不旺;有的是商品品类不足,都是零食、饮料,缺乏热食、热饮;有的则是业态不够精准,开设的茶叶店、花店不对乘客口味……

  事实说明,地铁里的生意经并不简单。让“地铁+商业”叫好又叫座,关键还是提高供需匹配度。以通勤为主的线路,早餐是高需求,不妨多开一些便利店。一些旅游景点目的地,除了便利店之外,或还可以引进北京老字号店铺、“国潮”店铺。在店铺运营方面,也不能完全照搬传统模式,而应针对地铁一族的消费特点进行改造。比如,引进无人售货系统,提供“网订店取”渠道,提高购物效率。比如,地铁上上班族多,提供咖啡热饮,上线书报经营、打印复印等项目,或也能有市场。总之,因地制宜多想办法,“地铁+商业”的好生意才不至于和庞大的人流走岔了道。

  以小空间对接大需求,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思路。循着这样的思路,对大街小巷的存量空间进行“微改造”“精提升”,都市生活的便利性一定会提高一个档次,都市消费的潜力也能被进一步挖掘。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