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选举结盟视角下的台湾政党“蓝白合”析论
http://www.CRNTT.com   2023-11-24 00:13:13


 
  (二)防止民进党裹挟民意破坏良性竞争的民主政治环境

  基于政党关系是政党制度中的重要政治关系,因此,政党合作或竞争对政党制度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政党制度的动力会因党际关系变化而变得与以往截然不同”。〔13〕台湾地区政党竞争的整体氛围已然脱离为民表意的初衷,全然成为政党利益的博弈场,也是对台湾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在国民党与民进党的政治斗争中,值得关注的是国民党提出关乎岛内民众健康的“反莱猪”食安议题,无论同意或不同意的票数,都未超过四分之一这个门槛。面对此种情景,美国前国务院官员王晓岷和唐伟康及智库学者史剑道三人一致认为,民生议题变成了政党对决,是把科学的问题交由政治做决定,有损台湾“民主模范生”的形象。〔14〕国民党的接连战败不仅体现出自身的整体性衰弱,更映射出台湾“公投”名存实亡,不再成为人民当家做主的利器。民进党当局利用行政资源阻挡民众使用合法权利的行为对台湾民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扭曲,阻止民进党裹挟民意恶化台湾政治生态环境也成为蓝白合作的必要性所在。

  台湾社会所期待的公平选举、多党竞争、政权和平转移的民主正逐渐消弭。表面看,台湾民主的发展似乎很早就达到了这些标准,但政党的功利性发展使其蒙上了一层欺瞒的色彩。民众文化不足,受政党意识形态高度对抗影响导致一些问题沉屙固化,难以解决。政党利用民意支持获得合法性权益后专注于扩展自身行政权力,淡化民意代表功能,甚至藉助媒体普及化的趋势,掌控媒体以欺骗性的政治文宣蒙蔽和压制民众中的反对声量,为政党的利己行为树立正当性。专权、贪腐、老旧是台湾社会对国民党形象的认知,外加国民党变革的不彻底使其在岛内的发展日渐低迷,其对手党派民进党通过操控媒体(打压反对媒体、培养“政府”网军)、修改课纲等方式对台湾民众进行着“温水煮青蛙”式的洗脑,灌输“台独”理念,壮大自身支持群体。壮大后的民进党也难以避免地产生了和国民党一样的问题,专权、贪腐等问题时常被报导出来。台湾的政党竞争也越来越走向党派利益优先的功利型竞选。党派的竞选承诺往往在获取合法性地位后被抛诸脑后,一度引发民众的不满。但民众的不满都被民进党通过操弄“统独议题”而转移了视线,国民党作为支持统一的一方也被划分到“卖台”的阵营中,人们的对党派政治的不满都被归结至所谓的“中国因素”,忽视了台湾民主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当下独靠国民党一党之力难以与民进党当局相抗衡,若放任民进党当局持续操弄“统独议题”,台湾所追求的“民主”将持续异化,同时形塑民意,届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政党和民意相互裹挟扭曲发展的情况。长此以往,选举利益至上的政治生态变化将对国民党或是其他小党派获取选票形成冲击,泡沫化将不可避免。因此,在野党通力合作对抗民进党的“独裁式”统治不仅是在挽救深陷危机中的台湾“民主”,也是为党派自身的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三、蓝白合作的各方考量

  台湾政党联盟的产生主要由选举带动,而政党联盟首先发生在精英层次,随后向选民层面扩散。精英会依照政党实力及民意的变化计算结盟的利弊以及结盟的机会。因此探寻蓝白合作的可行性不可避免地要对各界政治精英的认知以及态度进行观察。

  (一)国民党与民众党对蓝白合作的战略考量

  台湾的政党彼此竞争抢夺政治资源,已成常态。对于国民党而言,台湾政治中第三势力的崛起对其影响比民进党更为显着,或将致使国民党持续性的衰弱。早期亲民党出走国民党后,在2001年的“立委”选举初试啼声,稳居第三党的地位,一度吸纳了国民党的人力资源并对国民党的选票形成分化态势。国民党在新党和亲民党出走后整体实力被削弱,分裂也成为国民党内部最为担忧的发展问题之一。然而,岛内第三势力的崛起也开始对国民党的选票形成威胁。近年来,几个新兴政党善用网络宣传,在多元诉求下,逐渐吸引众人目光,获得可观的政党支持率。其中最为瞩目的是柯文哲带领的民众党。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民众的政党认同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民众党的政党认同度却出现直线拉升。亲绿智库“台湾民意基金会”公布民调,民进党的民众认同度为28.2%,创两年半来最低纪录,支持者流失近300万人;国民党不动如山;台湾民众党则异军突起,获15.6%民众支持,短短1个月上升7.1个百分点。对此,“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认为,民众党已从过去横跨蓝绿及中性选民的松散政党,变成有高达61%的支持者认为与两大党有明显区隔。〔15〕在当前岛内“一党独大”、全面绿化的政治生态演变趋势下,国民党作为在野党问政无力,难以制衡民进党当局推行的错误政策,附加自身变革成效微弱,增添民众对其失望心态,此种情境下以民众党为代表的岛内“第三势力”更容易吸引选票。

  民主的政治系统,向来均成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彼此依循法定的规范,追求系统最稀少的资源-政治权力,用以取得合法治理的地位,落实自己的理念支持的政策主张。台湾民众党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该党容许双重党籍、不收任何费用,自诩是中道且多元自由的民主色彩,至今在脸书上也有近7万的支持群众。相较于传统政党比较注重政治议题,民众党则专攻民生消费议题,不同于传统政党花大笔经费买广告,民众党则是选择让每个参选人下乡,巡回台湾一圈听取当地民众意见,因此更能吸引基层民众的关注。2022年,据中时电子报报导,TVBS民调显示政治人物满意度前三分别为侯友宜、陈时中、柯文哲,对此,媒体人黄暐瀚分析认为,过去一年台湾40岁以上族群对柯文哲的满意度大幅增加。其中,国民党支持者对柯文哲满意度居然还大增22个百分比,说明“民众党正在吃国民党的票”。〔16〕

  此外,民众党不仅与国民党在支持群体上存在较大部分重迭,对于急需拉拢青年选民的国民党而言更是一种分化选票的趋势。以2020年台湾“总统”大选为例,根据台湾政大选研中心调查,国民党韩国瑜拿下了525万票,败于蔡英文的817万票。其中,20至29岁的支持率,国民党仅有7.1%与民进党差距近40%,换算成票数,国民党在青年族群中输了300万票,几乎是国民党落败的票数。〔17〕国民党若想突破困境,必然要争取青年群体的支持。事实上,相比世代矛盾突出的国民党,民众党在此方面更具优势。据民众党发言人林珍羽称“目前该党20岁到35岁的党员高达7成”。〔18〕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也曾表示,民众党在20至24岁的年轻支持者远超国民党。从地区来看,民进党仅在台北市、桃园市略输国民党,其余地区都有明显优势,而国民党甚至在南部地区落后民众党。〔19〕可见民众党对国民党获得青年选票所产生的压力。

  对于蓝白是否能合作通力对抗民进党的岛内“独裁”,双方都显得十分审慎。从过往经验来看,“绿白合作”一举将柯文哲推上政治神坛,而在柯文哲就任台北市长后却与民进党渐行渐远,甚至另组民众党形成与蓝绿相抗衡的第三势力。在2020“大选”中斩获五席不分区“立委”,让不少绿营人士感叹“养虎为患”。国民党方面对柯文哲此种做法深感疑虑,认为民众党是在与民进党关系破裂后才转向国民党,实质是想藉助蓝营力量壮大自己,难免“蓝白合作”将侵蚀蓝营基本盘。民众党则一方面担忧被贴上“红”标签,一方面对国民党的竞合态度多有疑虑。江启臣曾就蓝白合作提出三个原则:议题合作、监督政府、不涉选举;对于民众所关心的社会、民生议题,两党应该基于共同监督的职责,让民进党能够落实政策。江将蓝白间的合作锁死在“议题”,共识是“监督民进党”,选举则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保持两党的“竞合关系”。〔20〕但当下台湾政治中的民生议题极易被操弄成为政党对决,这对蓝白合作也形成冲击。

  民众党选择与国民党合作是否意在助力国民党抗击民进党?柯文哲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提及“532策略”,称“民进党的战略很精确,就有‘532策略’,5是民进党、3为国民党、2则是民众党,放任民众党侵蚀国民党的票,再将民众党一起往‘红’推。”〔21〕虽然柯文哲把“532策略”说成是民进党的盘算,但这也反映出柯文哲自身对台湾政局发展的认知,如在当前台湾的政治生态下,民众党已然成为最受瞩目的“第三势力”且可与蓝绿两大党派竞合。然而,作为一个仅有5席“立委”的第三党派,既无问政实力,也缺乏严密的制度体系作支撑,柯文哲若要突围,打破局势,直接对抗掌握行政资源的民进党显然不够现实,反观正处于崩解态势的国民党选票就相对容易获取。对于即将到来的2024年“二合一”选举,柯文哲频频与被视为国民党党内整合最大挑战的郭台铭互动,也同步在地方撬动国民党的支持力量。国民党专门通过“柯文哲条款”,禁止党籍“立委”参选人邀请非党籍人士站台;民众党随即反呛,将扩大区域“立委”提名,不礼让国民党〔22〕。可见民众党对国民党支持的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吸纳国民党的选票以壮大自身政治力量而非全力对抗民进党。

  (二)两党以外对蓝白合作的认知与态度

  岛内其他政党对蓝白合作并不看好。台湾基金党在其脸书(Facebook)首页发表对蓝白合作的看法称“民众党在欺骗民众,蓝白合作是民主悲剧”。并就蓝白共同杯葛陈菊提名“监察院长”为例子提出观点,认为所谓的蓝白合作就是“民众党与国民党相互利用,藉机提升党派曝光度,骗取选票。利用一般民众不瞭解议程及议事规则,藉机抹黑成逃避责任和质询”。〔23〕时代力量党主席陈椒华曾就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将参加国民党智库所举办的愿景论坛,引发“蓝白合作”的联想时称“在议题上,在野党或执政党我们都有部分议题上会有一些合作,是不是只是一个论坛就是合作,其实我认为代表性还是不足”。同时认为第三势力的未来发展,不仅是民众党,时代力量党也会寻求与他党合作。〔24〕对于2022年的台北市长选战,国民党前副主席郝龙斌提出“蓝白合”。民进党台北市议员王世坚喻为“捉鸡寄山猫”(台湾谚语,形容让鸡白白去送命),并说“合作固然很有喜气,但缺了骨气”、“不是蓝白合,会变成‘白蓝合’”。〔25〕认为蓝白合作更有利于民众党,国民党若选择蓝白合作实则是对自身选票的分化。

  大陆方面从政党发展的角度对蓝白合作也作出了客观的评价。主要观点认为当下的形势对国民党而言十分不利,台湾已呈现民进党“一党独大”政局,国民党未来想要赢得大选,难度日渐攀升。台湾民众党柯文哲主动抛出的白蓝合作方案,或为翻转台湾政局唯一途径。〔26〕对于蓝白合作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大陆方面也认为仍待考量。认为在过去的在野联盟合作(如2004年国亲联盟角逐“总统”“副总统”、2008年国亲合作提名“立委”,以及2014年“绿白合作”选台北市长等)中,政党可以最大限度整合在野战斗力,对执政者构成巨大挑战。在当前岛内波谲云诡的政治环境下,多方势力各有隐忧,政党合作并非易事,“要想实现‘蓝白合作’难度不小,高雄补选合作破局就是例证”。〔27〕

  综合以上分析,蓝白合作虽有利于牵制民进党的势力,但是在两党对彼此的顾虑、利用考量及岛内各方负面声量等影响因素的作用下都可能大幅提升合作的难度。不过岛内政治形势风云异变,也不能完全否定双方合作的可能性。

  四、蓝白合作的发展走向

  2024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牵动蓝白合作的未来前景。距离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及民意代表的“二合一”选举投票仅剩不到半年,就当下民调数据而言,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支持度一直领先,如果蓝营依旧延续选举就激烈内斗、难以整合的现状,则同步映射“非绿阵营”无法得到有效整合,2024年“下架民进党”的几率便会受到影响,赖清德可能渔翁得利,这对台湾社会、对两岸关系以及对区域和平稳定都将产生负面影响。目前民调排“第二”的民众党参选人柯文哲态度最受瞩目。侯友谊、郭台铭、柯文哲等“非绿人士”能团结一致反制民进党的话,2024翻转台湾政坛则存在较大可能性。此时,“在野”能否整合成为政党轮替的力量,民众党是否选择与国民党合作显得相当关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