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产业链供应链建设要有全球视野
http://www.CRNTT.com   2023-10-13 08:36:15


  中评社北京10月13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从全球视野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要求我们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变化,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起新的大国竞争优势。
  
  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正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等不断升级,各国都在加紧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全球产业链区域化、本土化、短链化发展趋势明显。同时,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两个重要方向,其中,数字技术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力量,绿色低碳是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重要驱动力。
  
  要把握这些新变化,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历史大趋势,锻长补短,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建设开放合作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根本前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多年来生产要素高效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所形成的,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企业经过多年共同努力和选择的结果,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分工合作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现代经济的本质特征,各国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共同进步。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拥有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继续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深化国际创新合作,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当务之急。产业链供应链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在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聚焦事关发展和安全的战略关键,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应用带创新,以创新促应用,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和“掉链子”环节,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可控能力,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另一方面,在重点优势领域积极锻长板,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主动谋划、前瞻部署一批产业链,加快建设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是主攻方向。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到未来国际竞争的成败。智能化的产业体系能实现技术路径再造、竞争优势转换,构建柔性、灵活、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充分发挥我国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双重优势。要适应产业科技新趋势,瞄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增强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加快融合型技术创新突破,建设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积极稳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体系。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