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更好发挥工业机器人撬动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3-10-16 08:39:01


  中评社北京10月16日电/日前闭幕的杭州亚运会上,能运送铁饼、花式比心的机器狗成了网友热议的“显眼包”,化身为观察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扇窗口。随着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稳步推进,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22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超1700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

  机器人分为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等类型,我国机器人市场以工业类为主。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2.2万套,同比增长5.4%,装机量稳居全球第一。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已成为衡量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眼下,要更好发挥工业机器人的撬动作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加速调整,既要谋基础支撑,又要重应用牵引。

  夯实基础,提升关键支撑能力。工业机器人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精密,组织过程复杂。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基础通用技术、人机协作技术、软件基础技术、融合复用技术等领域难题有待攻克;核心零部件方面,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大对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的研发力度时不我待。鉴于此,要在顶层设计上强化布局,统筹推进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应打造规模化产业集群,促进行业上下游协同创新、合作研发。笔者在一家大型船企调研时发现,企业使用的液货舱焊接机器人,原本因技术门槛高只能依赖进口,后来通过与国内设备商共建创新联合体合作攻关,在不断提出需求、验证改进的过程中研制成功,不失为协同创新的有益探索。

  分类施策,加快推进应用拓展。现代智能制造模式呈现柔性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等特点,既对工业机器人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进一步拓宽了行业发展空间。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目前,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在卫浴、陶瓷、五金、家具等传统产业应用更为广泛,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兴行业应用快速拓展。以应用示范为牵引,锻造我国制造业机器人乃至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竞争优势,可在成熟应用、新兴应用、潜在需求等领域分类施策,加快拓展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台政策规划,有的支持机器人企业建设“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标杆工厂,有的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机器人应用,可谓紧锣密鼓、如火如荼。

  当前,机器人产业正逐步逼近变革跃升的临界点。我国作为制造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最丰富的应用场景,对工业机器人有着旺盛的需求。把握变革机遇,部门、地方、行业等多方发力,更好发挥工业机器人的撬动作用,不但将有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将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林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