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打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组合拳”
http://www.CRNTT.com   2023-11-14 09:07:17


  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电/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怎样发展实体经济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但也面临国内需求不足、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困难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把实体经济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充分挖掘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扩内需、提信心、防风险,打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组合拳。
  
  发展现代制造业,推进新型工业化
  
  经济日报发表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文章表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只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才能建成现代化强国。目前,中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首位,但同世界工业强国相比,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产业基础和产业链脆弱问题仍相当突出,必须加快补上这一短板。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现代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发展现代制造业,应当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产业,不能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围绕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物质需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升基础产品质量和技术性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发展新动能。二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处理好发展与减碳的关系,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推广应用绿色节能技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力推广新能源应用,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是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形成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产业布局。完善工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增强产业链配套和供应链管理水平,补齐基础软件、核心硬件、基础原材料等方面的突出短板,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打造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事关经济发展安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农业现代化进程较为滞后。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必须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锻造强大产业韧性。
  
  打造现代农业,应当注重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任务,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充分释放粮食增产潜力。加快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产品采收、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损耗,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把种业研发作为提升粮食产能的突破口,加大种业研发投入,发展生物育种,加快种业产业化步伐。二是深化农业科技创新。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在种子品种、农机装备、农药化肥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信息农业等,推进先进农机应用,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农利农,形成农业科技成果研发推广应用的良性循环。三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挖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潜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聚焦发展农村服务业,既要发展农资物流供应、农产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也要做优民宿、康养等乡村休闲旅游业,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建设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
  
  文章称,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5%左右,在创造就业岗位、耦合产业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需强化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供给对需求升级的适配性。紧密结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等行业做优做精,提高智能作业、数字作业、科技作业等方面能力,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链接,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主动适应、引导居民消费升级,在健康、养老、教育、家政等领域,引入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的经验做法和业务模式,积极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要。努力增加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加大对社会公益服务、社区便民服务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的普惠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现代服务业的品牌效应和品牌意识,以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建设为引领,提高全社会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着力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品牌,为中国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奠定坚实基础。健全协同高效的现代服务业管理体系,加强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优化监督管理体系和方式,强化政策协同引导,积极推进服务业重点产业聚集、重要资源整合、重大功能集成,加强对区域空间布局、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统筹,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