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http://www.CRNTT.com   2023-12-08 08:18:31


  中评社北京12月8日电/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济日报发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研究员荣西武文章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城镇化水平显着提升,2022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22%,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市群集聚人口和经济作用持续显现。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城镇化质量总体不高,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动力和问题挑战并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和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文章提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人口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仅能够释放巨大消费潜力,而且可以为经济稳定增长带来新的动力。一方面,要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另一方面,要深入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易地搬迁,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补齐城市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新基建等公用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有效释放投资和消费潜力,进一步夯实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建设城市群、都市圈可以有效提升区域内各类人才、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效率,缩小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内城乡要素合理畅通流动,更好畅通国内经济循环。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要以同城化为方向,推进都市圈在生产力布局、公共服务供给、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实现协同、融合,更好释放都市圈潜能。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