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六个“持续向好”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强亮点多
http://www.CRNTT.com   2023-12-10 08:33:08


 
  投资结构中制造业投资表现突出。1—10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明显高于全部投资。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3%,为新产业新动能成长壮大打下了较好基础。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1—10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8%,占进出口总额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8%,占出口总额58.5%。在供需两方面优势作用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值已连续1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国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额10月份同比增长88.5%,对出口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

  新产业新动能加快成长,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向好

  文章介绍,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持续赋能实体经济,新产业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提升。一方面,一批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行业加快发展。1—10月份,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13.6%。边缘计算、工业大数据、通用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兴未艾,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加速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2万亿元,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另一方面,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活跃,引领带动力凸显。今年以来,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文化相关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一直处于高景气区间。前三季度,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行业回升势头强劲,营收同比增长67.2%。数字化智能化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动能,前三季度数字出版、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文娱平台、多媒体游戏动漫等细分行业营收同比增速都在20%左右。

  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形势总体持续向好

  文章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今年以来,经济恢复向好带动就业规模扩张,加上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同时,就业质量出现持续向好态势。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1—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农民工就业总体改善。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达18774万人,同比增长2.8%。

  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回暖,微观主体信心持续向好

  文章强调,三季度以来,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实现正增长,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降幅收窄,企业盈利水平逐步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好转。从企业经营看,三季度以来,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降幅持续收窄,部分工业品价格进入回升通道,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调研发现,各地工业企业加快销售和补充库存,积极开展或谋划开展新一轮投资。从居民收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同比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长速度。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同比名义增长7.6%,实际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8元,同比名义增长5.2%,实际增长4.7%。

  在看到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消除疫情“疤痕效应”影响的恢复期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运行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等困难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并交织外部环境变化和疫情滞后影响等的结果。全面、辩证、长远地看,中国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是阶段性的、总体上是可控的。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经济都是在不断战胜风险挑战中爬坡过坎,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也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充分发挥中国具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强自身发展韧性和活力,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困难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