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科技创造无障碍生活体验
http://www.CRNTT.com   2023-12-09 11:15:50


  中评社北京12月9日电/网评:科技创造无障碍生活体验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丹

  只需牵住“狗绳”,报一声想去的区域,智能电子导盲犬“小西”便会缓缓启动,为视障人士带路;打开一些地图类App,选择无障碍模式,界面就会显示出沿途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的位置和通过无障碍电梯上天桥的提示……一大批“黑科技”命中残障人士的生活痛点,帮助他们开启无障碍生活。

  普通人最基本的生活细节和动作,对有障碍人群来说,有的时候比登天还难。那些一眼便知的和暗藏的大大小小的障碍,让他们不得不困守在狭小的空间里——既是物理的实体空间,比如待在家中不愿出门;也是无形的社会文化空间,比如一些有障碍人士难以融入社会。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他们与正常群体间的数字鸿沟也在不断加深。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残疾人总数达到8500多万。不仅如此,按照一些研究者的观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残疾老龄化和老龄残疾化两种趋势将会导致残疾人数量不断增加。就我国来说,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未来无障碍环境的刚需群体将更加庞大。

  从眼控仪、电子导盲犬到智能仿生手、人工耳蜗等,科技的发展为有障碍人群的生活带来新的曙光,不仅重新定义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他们带来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更多可能性。特别是北京冬残奥会和杭州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加速了助残领域相关科技的研发,并推动其落地应用。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这一幕:在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开幕式上,火炬手徐佳玲用充满科技感的智能仿生手高擎火炬“桂冠”,点燃了主火炬,带给人们持久的感动和震撼。让有障碍群体和他们的需求被看见,让科技助残的可能性被更多看见,也是北京冬残奥会和杭州亚残运会这两场体育盛会重要的遗产之一。人们乐见由此点燃的科技助残热情火焰持续燃烧、永不熄灭。

  推动科技助残,利用智能科技打造无障碍环境,当然是企业、科研机构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赔本买卖”。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需求真实存在,而且这一市场的竞争尚未达到充分状态,其中蕴藏着不小的发展潜力和机遇。适时切入这一市场,持续下沉细分场景,精准满足用户需求,必定会获得市场青睐。随着相关产品和技术应用日渐饱和、竞争日益激烈,面向有障碍人群开展技术赋能和服务,将成为相关企业乃至行业新的增长点。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