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http://www.CRNTT.com   2023-12-18 08:11:39


 
  新质生产力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发展是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新质生产力必须是能够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生产力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力,比如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形成了与当时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力。

  文章强调,当前,中国已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丰富多样,这就需要有更为先进的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必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生产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新质生产力,通过协同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推动传统生产力跃升为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提质增效,在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扎实的经济支撑和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新质生产力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将来要实现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把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主要从两个方面服务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一是从畅通国内循环的角度服务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二是从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角度服务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从畅通国内循环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逐步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夯实新发展格局的现代化产业基础,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提高中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发展韧性。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在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同时,通过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重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幅提高中国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高水平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以强大的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从而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互促互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