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深圳都市圈具有“六个优化”的鲜明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24-01-12 08:56:59


  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近期,广东省政府印发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之一是《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增强深圳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提升东莞、惠州副中心发展能级,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形成“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布局,实现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协同联动。

  笔者认为,《规划》的出台,有利于“六个优化”,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将全面助力深圳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优化空间布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深圳都市圈中,惠州面积最大,为1.13万平方公里;东莞、深圳分别为2460平方公里、1997平方公里;深汕合作区面积为468.3平方公里。《规划》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空间,推动区域内差异化协调发展。深圳主中心将着力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水平,引领带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东莞副中心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之都。惠州副中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创新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合作范例,集聚和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能级。“一主两副一极”的发展格局,再辅以“四轴”支撑的区域空间骨架,形成了深圳都市圈主次分明、功能互补、内外协同、资源共享的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有利于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宜创的深圳都市圈。

  优化产业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工业是立国之基,产业是经济的命脉,其合理分工布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众所周知,从现代产业分工和产业链拓展趋势以及国际著名湾区的实践来看,仅仅在一个城市很难完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必须联合周边城市形成有机整体,实现合理分工协作,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同时也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无序竞争。《规划》在相关地区现有产业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专业化分工协作,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共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世界科技和制造业中心。比如,深圳重点是加快建设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深圳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东莞重点是培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和新材料、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惠州重点是培育壮大石化、能源、生命科学等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清洁能源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重点是打造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需要指出的是,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夕阳产业,只要改造得好,融合得好,就可以成为传统优势产业,在国内外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深圳都市圈高速公路里程近2500公里,路网密度全国领先,城际日均出行人数约百万人次,要素高效流动格局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对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基建均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划,提出形成“三横五纵”铁路格局、建立国际航空枢纽体系、打造都市圈港口群、完善“九横十二纵”高速公路网络、部署信息基础设施等,加快建设5G通信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算力中心,推动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必将有力支撑深圳都市核心区半小时通勤圈、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建设,为都市圈高效运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