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描绘千年运河的古韵新貌
http://www.CRNTT.com   2024-01-14 15:02:39


 

  尊重艺术创作主体的差异性表达,是运河主题艺术创作充满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主办的“百年江苏”大型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中,由8名画家创作的“大运河新颜”系列作品各美其美。大运河共流经江苏8个地市,8名画家各选其一,共描绘了8处不同的城市风貌,或工或写,或彩或墨,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画面风格。如栾剑的《大运河新颜—淮安段》聚集了“河下古镇”“千年斋”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纪念场所和文化符号,试图唤醒民众的文化记忆,并与之建构起密切的文化心理联系;冯豪的《大运河新颜—苏州段》呈现高空俯瞰视角下独特的山川地貌,运河从苏州古典建筑园林构造的历史文化空间穿过,形成古典与现代的共生共存。

  青春的色彩,让运河叙事更富活力。在“古运今风”大运河主题画展上,10余名青年美术工作者画出了他们自己心目中的运河。生长于斯的他们,将那些关于大运河畔的“人间烟火”与“市井百态”生动地融入画面,当代大运河的鲜活样貌在作品中得到极具个性化的真实表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题工笔重彩画青年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作品展中,30名学员创作的90幅工笔重彩作品和30幅版画作品,如《乘着高铁游运河》《大河之韵》等,从各自的视角,以概括且意象化的艺术手法,运用艶而不俗的色调,表现了运河之美。青年美术工作者从个体经验角度完成了一幅幅情真意切的“大运河微叙事”。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体量巨大。今天,大运河主题创作与展览方兴未艾,因为在艺术家的心中,运河情怀绵延不绝,运河精神历久弥新,运河故事倾诉不尽。以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术创作更好传播大运河文化,推动大运河文化的活态延续与创新发展,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美术工作者倾情的艺术实践。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武洪滨(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