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听文物讲故事|科技助力还原古书画气质神韵
http://www.CRNTT.com   2024-01-27 10:09:08


张晓珑(前)和赵晓龙(后)在文物修复室。(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1月27日电/据新华社报导,案板上平铺着绫绢、宣纸;窗边挂着羊毛排刷、鬃刷、马蹄刀等工具;药品柜里摆放着赭石、藤黄、花青等矿物颜料……这些“稀奇”的陈设来自湖北省博物馆文保中心的书画修复室。

  “85后”文物修复师赵晓龙每天沉浸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一张大红漆案上摆满了几十幅卷轴,这是近期赵晓龙刚刚修复完成、等待验收的一批湖北籍书画名家作品,包括张裕钊、赵半跛、甘鹏云、钱越荪和刘心源等人的作品,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印象最深的是这件《赵垓山水图轴》。”赵晓龙边说着边展开修复后的图轴,只见2.6米长的登瀛洲图气势宏伟、景象逼真,朱红色楼阁掩映在峥嵘林木之间,如入蓬莱仙界,题跋处题写“天策英才聚一堂,帘栊清昼海波凉……”。

  “当初打开这件作品,就被它的装裱风格所惊叹。”赵晓龙说,虽局部有残破但整体没有缺失,主要病害为断裂、破损、污渍和水渍。从原始签条题写“戊子冬绫装”可知是1948年装裱的作品。历经70多年的风雨沧桑,还能较完好地保存,实属不易,因此赵晓龙想尝试进行原裱件整体复原修复。

  这是工作十余年以来,赵晓龙第一次萌生“整体复原修复”的想法,即替代仅修复好画心,再重新对文物进行装裱的传统操作,而是对保存完好的绫料、签条、轴头等装裱材料都进行有效复原与利用,最大程度还原文物的原始形貌。

  赵晓龙坦言,他的师傅付明华做了40多年古书画修复工作,也没有对书画进行过还原装裱的操作。在师傅的理念里,整体修复费时费力不讨好,看似完好的镶料,其实早已糟朽。“修复1套绫边的时间都可以修复6幅画心了,师傅曾经这样‘敲打’我。”赵晓龙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