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种植杂交水稻是非常有效的帮扶”
http://www.CRNTT.com   2024-02-17 09:08:17


 
  “相信再过3年,布隆迪水稻的杂交化率就能达到70%”

  “来非洲参加援外工作的,都有一种情怀。”杨华德说。今年,第六期中国专家组为期3年的工作已展开。11名成员中有水稻、果树、畜牧、水产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其中半数是上一期留下的。

  杨华德从第三期开始坚守在布隆迪,还有几名成员在援布前也参加过援助其他非洲国家的项目。中国专家组副组长、畜牧专家刘长辉曾在埃塞俄比亚提供农业技术培训,水稻专家吴志平2004年起就在尼日利亚进行农业援外,此后又在乌干达耕耘5年。

  从中国专家组驻地到布琼布拉市区虽然只有20多公里,但因道路颠簸,开车往往得一个小时左右。遇上雨天,土路都和了泥,泥水能没过半个轮胎。在这样的条件下,专家们每个月平均有25天都在出差、下乡。专家组的几台车常年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行驶,平均4年就得报废。“每台车每年至少得开六七万公里。”杨华德说。

  布隆迪气候条件好,全年都能种植水稻,中国专家组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每天早上5时起床,6时开始一天的工作,已经成为所有专家的习惯。“每年春节,也就除夕大家聚个餐,热闹热闹。”刘长辉笑着说,“第二天又接着干活去了。”

  “在布隆迪,生活条件确实比较艰苦,工作任务也很繁重。”杨华德说,“这里自然条件这么好,能为当地人普及更多农业技术、创造更多价值,我们再累也心甘情愿。”

  2022年5月,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向杨华德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为布农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恩达伊施米耶表示,中国专家组成功将布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实现了飞跃性增长。

  今年59岁的杨华德即将到退休年纪,但他希望继续驻守在布隆迪。“按目前的发展速度,相信再过3年,布隆迪水稻的杂交化率就能达到70%,基本上可以实现全国粮食自给自足。”杨华德说,他对那一天的到来充满信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